在经历了前4个月的销量大幅下滑之后,长安汽车5月底宣布“官降”,几乎所有车型价格下降4000元至18000元不等。受官降因素影响,6月份,长安汽车销量有了较大幅度回升。但从总体来看,2017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全年销量目标也只完成了43%。
官降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长安汽车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进入了销量下滑的怪圈,而这背后则是其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只靠价格战难以长期解决这种问题。
自主合资销量全面下滑
2016年长安汽车的总销量为171.8万辆,其中长安乘用车的总销量达到128.4万辆,同比增长27.6%,领先第二位的长城汽车(13.310, 0.08, 0.60%)近21万辆,连续成为自主品牌领域的领头羊。
而2017年前4个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61862辆,同比下滑27.61%,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出现了下滑。原本月销量接近2万辆的CS35,4月销量仅为3081辆,CS15也从月销过万跌到了2869辆。
而且不仅是自主品牌,长安旗下的各合资品牌也集体遇冷。长安福特旗下蒙迪欧、翼虎、翼搏、福克斯、福睿斯等车型同比销量均有所下滑。
作为近一年里唯一上市的新车翼虎销量始终无法提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共计销售36,865辆,同比下滑34.4%。蒙迪欧今年上半年销量达47,663辆,同比下滑4.8%。即使在6月,新福克斯销量同比仍下滑11%,去年表现优异的福睿斯销量也同比下滑3.7%。
2016年,长安福特累计售出957,495辆,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长安福特今年想要超越或者保持2016年的销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在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全新换代的车型出现,对于目前的中国市场环境来说,长安福特陷入了产品“匮乏期”。
长安马自达今年上半年总销量7.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长安铃木上半年销量仅为45,748辆,同比下滑20.1%,除了维特拉和启悦两款车型销量增长外,其余6款车的销量均在大幅下滑。长安PSA是长安旗下表现最差的,今年上半年销量仅为3133辆,同比下滑64%。
为改变这种颓势,今年5月27日,长安汽车官方宣布了旗下9款车型的官方降价,降价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车型,官方售价直降4000元到1.8万元不等。
受此影响,近日,根据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6月份,长安汽车共售出232,502辆,环比上涨18.4%。其中长安品牌6月销量为133,881辆,环比增长25.1%。另外,长安品牌乘用车6月销量为90,346辆,环比上涨28.3%。
有知情人士表示,由于长安汽车在自主板块的体量较大,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销量下滑,只能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来提振销量。但是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这样的改变显然还不够。
降价效果恐难持续
根据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5月份长安汽车已经恢复增长,销量环比增长21.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长安汽车依然没有完全恢复体力。
分析降价原因,有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长安汽车2015年曾投资33亿元新建最大生产能力为36万辆的乘用车生产线,并于今年竣工投产。产能提升之后,对于销量持续增长的需求就更为迫切和强烈。加上目前长安旗下的多款主力车型都处于成熟阶段,从而提供了降价的空间。
数据显示,6月份,长安汽车整体销量实现23.2万辆,环比增长了18.4%。其中,长安品牌汽车销量近13.4万辆,环比增长25.1%,长安品牌乘用车销量9万辆,环比增长了28.3%。虽然从6月份数据上看,长安官降的效果达到了预期,但就整个上半年而言,长安依然有着一定程度的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累计销售相比去年同期下滑3.63%。
有专家表示,尽管长安5月底官降的效果比较显著,但从长期来看,长安上升的势头难以延续。一方面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层出不穷,竞争愈加激烈,价格竞争在最初时期还能取得相应效果,但难以长期为继。一旦此次降价的热潮过去,终端市场“习惯”了如今的价格体系,长安的走势又会回到之前的“常态”。另一方面,长安汽车的主要车型,绝大多数都是十万乃至八万元以下车型。这些车型的受众群预算相对比较紧张,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高。
分析称,长安汽车的销量下滑背后根本的因素是长安自主车型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对标车市上的其他竞品车型时,长安车型并没有明显突出的特性和优势,只有在价格上做文章,才能获得一定收益。然而,产品力的缺失,导致的结果是即便价格调整其市场“热度”期也非常短,等市场恢复常态后,价格的刺激便失去了作用。
价格战只能作为短期行为,而无法作为长期的营销手段。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长期营销手段的匮乏,也成为困扰其进一步上升的重要问题。必须要实打实地提升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地攻下阵地。
有汽车行业研究机构认为,由于7、8月份均为汽车消费淡季,虽然长安汽车6月产销同比环比均出现反弹,但由于前5个月总体疲软,整个上半年表现并不理想,距全年销量增长7.72%的经营目标尚有差距,要想迅速扭转当前颓势,形势较为严峻。
自主品牌分化加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仍处于销量、市占率的双增长状态,但增长势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明显减弱。
在整体市场增速减缓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分化加剧,部分品牌保持了强增长态势。包括吉利、广汽、上汽等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增长强势。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上半年自主品牌分化进一步加剧,这种分化更多是由品牌自身产品力所决定。
在上半年整体乘用车市场几乎零增长的情况下,自主品牌实现4.3%的销量增长已属不易,但和2016年同期相比,此增速仅为去年的1/3。事实上,上半年的分化并非偶然现象,在市场格局形成前,竞争与淘汰仍是自主品牌的主旋律。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5年,自主品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格局形成后,可能也就5家企业能发展得很好。
对自主品牌而言,分化加剧背后体现的是市场竞争强度。此前并没想到长安汽车会大规模官降,更没想到此后会有更多自主品牌跟进,纷纷给出较大的降价优惠,这场价格战充分说明,今年市场形势的严峻与自主品牌竞争的激烈程度。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分化的情况就在不断加剧,但就上半年情况来看,这种分化并非“强者恒强”的走势。去年销量破百万辆的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9%,“销量神话”哈弗H6同期出现了5.7%的下滑,未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目前,自主品牌的市场格局还未初步形成,因此规模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对规模较小的品牌来说,如有先进的开发能力,并将此能力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并非在竞争中就没有机会。
但长期来看,自主品牌必然呈现集中度提高、劣势企业遭淘汰的局面。尽管现在还不能对某个品牌的命运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开发力和产品力以及形成的品牌力,将是应对市场优胜劣汰的关键。
(责任编辑:毛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