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售后保养费用降了,捷豹路虎降价了,奥迪售后配件“零整比”下调了,发改委的“反垄断”究竟有多大威力?小季找到老边。
小季:您认为7月以来,三个豪华车品牌先后降低保养、新车价格和“零整比”,会不会导致豪华车市场的连锁反应?
老边:奔驰降低售后配件和保养价格,奥迪降低“零整比”,会对二者在售后方面的竞争力有些微妙的影响,竞争对手也会掂量一下,但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实际上,豪华车售后市场的标杆依然是雷克萨斯——4年或10万公里免费保养/保修,换句话说,买了雷克萨斯,在4年使用期或10万公里以内,只要正常使用,就一分钱保养和维修费也不用掏。但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有其他优势,所以在售后上向雷克萨斯看齐的压力不是很大。豪华车售后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主流品牌的整体竞争态势和市场供求关系,而不是发改委的“反垄断”大棒。
小季:捷豹路虎降价会对豪华车价格有多大影响?
老边:反过来问,路虎加价对市场有影响吗?实际上,捷豹路虎降价之前,豪华车市场价格战一直在打。由于供大于求,2012年价格战打得最凶,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的经销商都出现亏损,有的亏损面还很大,厂家相互指责对方发起价格战,伤害了老用户的感情和利益,使二手车过快贬值,扰乱了价格体系和市场,让消费者在价格上找不着北,也伤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惨烈的价格战也使品牌总代理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并最终导致了一些高层人事变动。今年以来,价格战虽没有那样惨烈,但也一直没有消停过,豪华车大幅降价的消息网上飞。这跟发改委“反垄断”没有一毛钱关系,也说明高档车市场的竞争是比较充分的。
小季:这么说,发改委的这几棒子没啥用?
老边:对市场用处不大,但对发改委自己或许有大用。天下人都知道,发改委本身是计划体质的遗留物,由于以往的表现很成问题,其存在的必要性备受质疑。现在,它挥起“反垄断”大棒打奔驰的售后服务价格,打路虎的“暴利”,打奥迪的“零整比”,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面俱到地回应了一些媒体的呼声,而厂家也宣称是为了“回应”、“配合”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给足了发改委面子,它向外界证明了自己的权威和存在的必要性。
小季:就怕发改委很享受挥舞“反垄断”大棒的过程和结果,情不自禁地总要挥一挥,权力越来越大,对企业打与不打,缺乏足够的证据,也缺乏透明度,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很有可能滋生腐败。
老边:这是我迄今听你说的最有水平的分析。没有制衡的权力,没有法律依据和限制的权力,不透明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也就必须高度警惕。
这次发改委“反垄断”的透明度就很成问题,是否做过反垄断调查,针对哪些问题和企业,是否约谈了厂家,具体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是否开出了罚单,各种相互矛盾的、不确定的信息满天飞,显得神神秘秘、鬼鬼祟祟的,对相关法规的解释和裁量权完全掌握在发改委手里,企业对媒体也不敢说话,这是法治环境下的“反垄断”吗?
小季:您认为汽车行业是否真的有“垄断”可反?
老边:有,比如配件价格,这个我们以前聊过,以后还会接着聊。但进口车价格存在垄断,就很难说了。
以宝马X5为例,政府一只手举起反倾销大棒,说它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中国倾销,而另一只手则举起反垄断大棒,把它当做在中国赚取“垄断暴利”的典型,你不觉得这很荒唐吗?
再以捷豹路虎为例,同是一个厂家的产品,在同一经销店里销售,路虎加价就是“黑心”,捷豹减价就是“厚道”;经销商给路虎加价,你就指责厂家管理不力,给捷豹降价如果厂家限制了,你就指责厂家纵向垄断价格。你不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劲吗?
其实如果你冷静、全面、深入地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路虎的加价,还是捷豹的降价,都与黑心和垄断没什么关系,决定的因素是市场上的产品竞争结构及其供求关系——SUV火爆,供不应求,路虎占了便宜;豪华轿车供大于求,捷豹了吃亏。长城、纳智捷成于SUV,败于轿车,也是如此,就连在产品设计、安全和品质上一鸣惊人的观致,很多人都认为它应该首先推出SUV而不是轿车。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党中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汽车“反垄断”的问题上,也应该体现出这一点。
小季:媒体也应该发挥好作用。
老边:是的,但看来不那么容易。一些媒体,包括所谓“专家”,昨天还在欢呼豪华车价格战,或者津津乐道于政府对低于成本价的进口车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惩罚措施,今天却又张嘴豪华车“垄断”,闭嘴进口车(包括被加收双反税的进口车)“暴利”,从来不去想想,这之间是不是有矛盾,到底是什么关系,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习惯于根据一种现象快速得出一个简单的、符合情感逻辑的结论,而对两个以上的矛盾现象,脑子就不够用了,也懒得用,缺乏丘吉尔所说的那种“真正的智慧”——对相互矛盾的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理性权衡与合理推论的能力。
小季:还有很多汽车反垄断的问题,比如汽车品牌管理办法要不要废除,如何消除新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中可能存在的暴利,政府干预的界限到底应该在哪里等,还要多次请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