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此前有句网络流行语“不会看机油尺的厨子都不是老司机”,为何有这么多车主对机油如此关注,是否真的是越来越懂车、越来越会用车呢?!反观目前国内汽车投诉情况,似乎这一“好习惯”是被愈演愈烈的烧机油问题逼出来的,但无形中也给车主带来不便。而近期,“电子机油尺”这一新名词在网上的出镜率越来越高,有传言称电子机油尺与“排放造假”异曲同工,是车企用来掩盖烧机油问题的“作弊”手段。事实是否真的如网友所言,还需从它的诞生和工作原理加以论证。
烧机油问题高企 油位检查困扰车主
目前发动机技术进步飞速,除可变正时、涡轮增压等技术广泛普及外,缸内直喷、混合喷射甚至正在研发的压燃式汽油发动机层出不穷。然而,据车质网投诉数据统计,自2014年始烧机油问题迅速增多,且2015年及2016年烧机油问题投诉量均达上千宗,两年之和占2011-2016年相关总量的65%。其中,投诉排名前十位的汽车品牌如下:
众所周知,德系车烧机油问题已成历史遗留问题,然而从排名来看,近几年德系车型烧机油问题投诉却并没有想象的高,反而是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部分车型发动机烧机油问题在近两年“异军突起,屡见不鲜”,众多车主因不满情绪较高,而纷纷到车质网进行投诉。实际上车主的担心不无道理,烧机油可能会导致发动机出现积碳增加、怠速不稳、加速无力等现象,并加快氧传感器的损坏、堵塞三元催化器。为避免更大损失,这些车主不得不将检查机油油位作为每天的“必修课”,被弄得狼狈不堪。
车主除了每天重复着打开发动机舱盖、检查机油尺,被弄得满手油泥外,检查油位时的条件和操作步骤也十分复杂繁琐。为便于车主能随时检查发动机机油油位,一些豪华品牌便在自己的产品中率先配备了电子机油尺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奔驰、宝马、奥迪以及沃尔沃车型均已配备电子机油尺,对该消费人群而言,这绝对是一项“便民措施”,车主只需坐在车内便可随时随地查看机油油位,或许这也成为目前豪华品牌烧机油问题投诉量明显低于其它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
电子机油尺“作弊”系理解误区
新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质疑声,理论上电子机油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机油尺的角色,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坊间却将电子机油尺冠以掩盖烧机油问题“帮凶”的恶名。在某些汽车网站论坛中有网友吐槽“某些存在烧机油问题的车企真是办法想尽,连传统机油尺都取消了,这是不让车主知道实情的节奏啊。”
在查看相关论坛帖时小编发现,机油油位显示不准是质疑电子机油尺“作弊”的主要原因,网友认为厂家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掩盖车辆烧机油问题。有网友称,驾驶奥迪A4L跑长途时,出于担心车辆烧机油,在到达目的地后通过MMI系统查看机油油位,发现此时显示油位下降约2格。而当晚上吃完饭后再次查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机油油位又恢复满格,发动机就像吃了“士力架”一样,能(ji)量(you)瞬间满格。
机油传感器示意图
那么这真的是车主所谓的“作弊”吗?实际上这一现象实属正常情况。从电子机油尺的工作原理可知,行车电脑通过发动油底壳上的机油传感器信号,计算出机油油位、温度和质量,并推算出下次更换机油的保养周期。而机油在其中充当电介质作用,电容电量会随油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电脑根据信号计算出油位。通俗来讲,这就如同查看传统机油尺一样,首先要保证车辆是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坡道肯定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其次,发动机在凉车及热车状态下进行检测,也会影响到系统显示的油位测量结果。
以宝马、奥迪等品牌为例,屏幕中机油油位最大值到最小值的范围,据车主实际测量大约对应1L左右的机油量。如果刚刚跑完高速立刻测量,部分机油会留在润滑系统油道及涡轮增压器中,而车辆经长时间停放机油流到油底壳内,此时即便启动车辆让发动机怠速运转,测量的机油油位也会较之有所回升。由此可见,网上流传的电子机油尺“作弊”一说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电子机油尺替代传统机油尺尚有待时日
通过以上介绍内容,大家可能对电子机油尺有了进一步了解,它的出现实际上代表了汽车技术的进步,其较传统机油尺使用更为便利,同时还可帮助车主实时了解机油情况。但反观目前国内市场,电子机油尺尚未广泛普及。
对经济家用型车而言,一旦普及电子机油尺,系统稳定性可能会成为新的话题,此前看到的一份维修案例,更加验证了小编这一担忧。在使用中,该车辆出现机油油位无法检测的故障,经4S检查后诊断结果为:发动机电脑板内部故障,需要更换发动机电脑板,这对车主而言将可能面临万元损失。因此,电子机油尺技术想要广泛应用在经济型家轿中,一方面考虑到受生产成本所限,电子系统稳定性或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后期较高的维修费用,可能比烧机油本身更难令车主接受。因此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未来电子机油尺技术能否得以普及,还需从长计议。
(责任编辑:张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