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理想汽车官方宣布主动召回理想MEGA 2024款车型。此次召回的背景是,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理想汽车在公告中率先向车主致歉,并表示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与车主取得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在多方勘验和检测结果形成之前,理想汽车并未选择等待,而是基于对安全高度重视、对用户负责的原则,同步开启内部调查和分析,经过调查后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对事故车同批次(2024年2月18日-2024年12月27日生产批次)所有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进行安全检测与升级。同时,理想汽车坦诚且透明地公开了召回的根本原因: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型存在冷却液渗漏的风险,该问题不涉及召回批次之后生产的车辆以及其他车型。

  主动召回,诠释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的价值观
  理想汽车此次召回并非在监管压力下的被动反应,而是企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的积极举措。公告原文提到:“由于冷却液防腐性能不稳定,‘可能’引发‘少部分’车辆冷却铝板点蚀,并在‘长时间累积下’导致冷却液渗漏的风险。”这表明,从技术角度而言,冷却液渗漏风险属于小规模、潜在性、渐进性问题,而非即时性安全威胁,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潜在风险,理想汽车也选择了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展现出了企业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
  “安全始终摆在理想汽车的首位”——这一主张从理想汽车的产品理念、价值观等方面可见一斑。理想汽车的产品主张是“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这意味着在理想车辆性能和功能的开发原则中,安全始终是第一优先级。理想汽车将这一主张深度融入在每一款产品开发中。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认为,涉及生命安全的配置和功能,所有的车都应该标配,不应该选配。同时,他还表示,理想汽车在安全上的投入不计成本,任何跟安全相关的费用,都不需要他本人亲自审批。
  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需要坚实的财务基础作为支撑。车辆召回往往伴随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召回成本包括零部件更换、物流运输、人工服务等多项费用。此次理想汽车召回将为相关车辆的车主免费更换全新动力电池及相关配套设备,其中动力电池更换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一块动力电池费用预计高达约10万元。理想汽车近年来的健康经营和稳健增长为召回及日常售后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已经连续11个季度盈利,并且现金储备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在千亿元以上,健康的财务状况使得企业拥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投入资源,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将用户安全置于短期经济利益之上,真正践行"安全投入不计成本"的承诺。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不犯错”,而在于解决问题的“体系化能力”。在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在系统和软件的复杂度上远超传统燃油车,叠加汽车工业本身具备技术密集、供应链复杂等特点,决定了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类挑战。然而近年来,市场无序竞争与企业内卷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部分企业弱化了快速识别、解决用户需求和问题的能力,而是将产品上市速度、前沿技术的吸睛程度视为“护城河”。理想汽车通过此次主动召回,展现了其成熟的体系化能力。从问题发现到决策执行,从供应链协调到售后服务,整个召回过程环环相扣,体现了企业在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这种体系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高组织效率、持续的投入、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之上。

  此次理想汽车主动召回看似是一场价值不菲的举措,短期内可能付诸的隐形成本还包括对于销量、营收的冲击,但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对“长期主义”的一次重要实践,其带来的行业意义、用户价值远超事件本身。
  在传统认知中,召回往往被视为负面事件,但在新的商业生态下,主动、透明、彻底的解决方式恰恰是企业诚信和担当的体现。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消费者的信任是最宝贵的资产。当一家企业愿意为潜在风险主动承担责任,当透明沟通取代回避推诿,传递出的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一种深植于企业基因的责任担当。理想汽车通过此次事件,向整个行业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用户价值导向。在安全与用户价值面前,理想汽车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这份"长期主义答卷"的价值,终将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时间的印证。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