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6 日,第六届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在北京中关村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大会以 “筑基 开放 燎原” 为主题,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经信局联合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支持。大会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算力体系优化,助力 AI + 战略落地。

同期,AICC 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 3000 平米的实景 AI 创新科技展,集中展示前沿算法、算力平台与智能应用方案,吸引 50 余家产业链企业和近 5000 名业内观众参与。主办方表示,此举为产学研用融合提供有力支撑,也为 AI 产业选拔技术创新的风向标。
在现场智能出行区,特斯拉以 “特斯拉不止于车,AI 开创可持续富足时代” 为主题惊艳亮相。展出车型包括冰河蓝车漆的 Model Y 与烈焰红车漆的 Model 3,向业界演示其在智能驾驶、系统工程与未来出行布局上的整体实力。
展厅里,冰河蓝 Model Y 如同一片静谧海面,在柔白光源下呈现细腻金属光泽;烈焰红 Model 3 则像燃烧的火焰,视觉冲击力极强。两辆车的车载中控屏亮着实时车况界面,显示剩余续航、能耗数据等基础信息;车身旁的展架上陈列着电池组、电机的拆解模型 —— 电池组标注着电芯排布方式与热管理通道,电机则拆解出定子、转子结构,旁边的说明牌还标注了功率参数与能效比数据,方便观众直观理解车辆核心动力部件的技术逻辑。
观众队伍在两款车型之间流动,时而俯身观察电池组拆解结构、时而凑到中控屏前查看能耗数据,不时低声交流对动力系统性能的看法。
展厅人流间隙,时不时有特斯拉销售来到 Model Y 旁,一边指着车身下方的电池布局区域,一边向围拢的观众讲解:“这款车的电池组配合独立的热管理单元,能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极高的放电效率”;同时还拿起展架上的电机拆解部件,演示转子运转与动力传输的原理,并结合说明牌上的参数,解释 “电机如何实现动态功率分配,降低日常行驶能耗”。
有观众追问 “电池寿命与保养方式”,销售也耐心说明官方质保政策与日常使用建议,互动氛围轻松。

中午时段,围绕 Model 3 的一圈人渐密,几位特斯拉销售与 AI 公司技术负责人展开交流,从电池热管理的智能调控逻辑,聊到电机效率与自动驾驶能耗优化的关联性,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斜落,光影在车身与地面交错,营造出科技与现实融合的氛围。
此番亮相既为展会增添亮点,也揭示出特斯拉的技术主张与战略定位。其在智能驾驶能力、系统工程能力与平台化愿景三大层面皆有深度布局:
一是智能驾驶能力与持续升级。两款车型均支持端到端驾驶模型,车辆可以通过 OTA 持续更新,驾驶系统可随时间不断优化,令出行工具也具备进化潜力。
二是工程设计与可靠性基础。在电池热控、整车轻量化、功率分配等方面,特斯拉拥有多年沉淀。两款车在复杂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体现其系统设计功底。
三是未来出行平台化战略暗示。此次在 AI 大会舞台亮相,特斯拉并未停留在 “卖车” 层面,而是通过车型展示与算力、数据平台的联动呈现,传递其在智能出行时代的核心战略 —— 以 AI 为纽带,构建 “车 - 算力 - 数据” 协同的出行生态。
业界观察人士认为,在 AI + 出行融合成为不可逆趋势的背景下,特斯拉此次参展是一种积极姿态。通过冰河蓝 Model Y 与烈焰红 Model 3 的色彩与技术表达,特斯拉向产业链上下游、资本市场与公众传递一个清晰信号:未来出行,是算法、感知与交通系统融合的时代,而特斯拉已在前沿布局。
随着 AI 技术持续深化与出行生态加速重塑,那些能将车由交通工具转化为智能感知节点的平台型厂商,将具备更持久的战略优势。此次亮相,不只是特斯拉的展车秀,更是给每个出行者的 “未来入场券”—— 人们需要的不止是拥有一辆会进化的智能车,更是提前接入未来出行生态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