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在海南儋州拍摄的洋浦大桥对岸的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摄
近段时间,“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0000列;中老铁路运营10个月累计运输货物851万吨;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开行突破3000列……多条国际通道畅达四方,显著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成为推动中外贸易往来的经济动脉,成果广泛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畅通货物跨境流通
日前,在西藏拉萨,一辆发自广西钦州港东站的X9574次班列,满载着货物驶进拉萨西站。货物随后转由公路从吉隆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尼泊尔。这趟班列的运行,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线路实现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全覆盖。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2017年首趟列车发出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逐年上升。开行第一个1万列用时1461天,第二个1万列仅用时487天。据中铁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截至8月3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发运集装箱49.86万标箱,同比增长28.6%。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辐射中国16省份59市111个站,并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对接,通道目的地拓展至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个港口,成为连接东盟和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
在边陲云南,另一条国际大通道——中老铁路已开通运营10个月。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截至10月3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739万人次,累计运输货物851万吨,其中跨境货物154万吨。同时,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也开行突破200列。至今,中国已有20多个省份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货物运输覆盖中国、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8月21日,随着中欧班列(西安—汉堡)驶出西安国际港站,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1万列,比去年提前10天突破万列;今年累计发送货物97.2万标箱,同比增长5%,综合重箱率达98.4%。此后两个月,中欧班列接连传来好消息:截至9月27日,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开行突破3000列;9月28日,上海开行中欧班列一年间运送货值突破16亿元;10月12日,天津口岸中欧班列突破600列,标箱数同比增逾71%……至今,中欧班列已建立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重要经济走廊。
拉动沿线经贸增长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效应日益凸显,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注入新动能。
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布的《新通道 新格局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5年来,沿线省区市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由2017年的589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077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50余种发展到640余种。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8月发布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显示,通过中欧班列,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电、日用小商品等多种产品,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提升了欧洲消费者福利。同时,中欧班列也为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国家的木材、粮食、畜牧业产品、水果等特色产品创造机遇。2016年至202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贸易额增长了63.7%,其中自中东欧进口增长了127.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项目持续推进,极大地带动了中国中部地区及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传统西南腹地的开发开放,体现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标志着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新进展,同时也意味着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更多新商机。
“构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网络,首先能够极大促进物流和贸易畅通。以往,中国和东盟、欧洲的许多商品和服务曾因物流成本过高或运输时间太长而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及时实现供需对接。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为打通国际国内物流提供了一个运输成本更低、运行更稳定的新选项。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通达的国际货运通道对保障民生、提供生活及防疫物资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谢来辉说。
“从改善投资布局的角度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促进人员、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推动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向更加均衡合理的方向优化发展,改善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如今,在‘一带一路’多条交通运输走廊沿线,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培育了新的产业集群。”谢来辉表示,“与此同时,交通互联互通还显著带动了中国与沿线地区的旅游、教育、人员往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持续深化,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释放更多发展潜力
近期,中泰铁路项目持续推进,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将实现与中老铁路衔接;9月底,中欧班列“义乌—卡德柯伊(土耳其)”首发,进一步满足两地市场需求,提高运输时效;日前,海南自贸港开通首条非洲远洋集装箱航线,填补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装箱航线空白;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中、吉、乌三方近期签署合作文件,标志着中吉乌铁路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柬埔寨《金边邮报》称赞道,“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在发展中国家及部分欧洲国家取得显著成果。”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俄罗斯汉学家马斯洛夫日前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连接起中国东南部和西北地区并走出国门,正在发展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连接本国和海外区域。
英国港口技术国际公司网站报道称,中欧班列的开行对促进中欧班列通达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
巴基斯坦学者卢卡亚·安瓦尔在土耳其《每日晨报》发表评论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促进和平发展和经济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积极响应。毗邻中国的中亚各国从该倡议中获益匪浅,中亚地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商品和人员流动大幅提速,公共财政压力得以缓解,当地就业也不断增加。
谢来辉表示,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首先要继续稳步推进既有关键项目,同时高标准完成规划中的建设任务,推进中老铁路等重点新通道持续延伸,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区域内贸易畅通。其次,应加强政策规则和标准惯例对接,继续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并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其三要实现通道建设与产业贸易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增强经济辐射能力,重点发展创新型新业态、新产业,提高沿线地区产业升级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还应提高“一带一路”交通网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在数字化方面,提高相关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的智能化水平,改善运行效率;绿色化方面,要把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与中国双碳目标和《巴黎协定》的要求相一致。
“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多条‘黄金通道’活力涌动,这既是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引擎。未来,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纽带还将继续为中国和地区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谢来辉说。
(责任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