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加价提车应该引以为荣吗?

发布时间:2016-04-14 10:34:56  来源:车宇世界  作者:凌青  责任编辑:王庭

  说起“加价提车”,想必每个人都很熟悉,这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车市的一种特有情况。多年来,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随着消费市场逐渐成熟而消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这种现象应该被引以为荣吗?

  消息称,加价15万可提现车,其他诸如路虎加价20万也不鲜见。

  所谓加价提车,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具有中国特色汽车销售市场的一种“潜规则”。即: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商暗中联合、达成一致,对某种畅销车型实行库存,造成缺货或断货的假象,然后,根据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预期消费心理,对汽车进行加价销售的现象。换言之,根据这个解释,加价提车是中国市场的一种特色,通常采用对畅销车型库存,在成缺货或者断货的家乡,利用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达到争取更多利益的目的。

  笔者在很大层面上认可这种判断,从伴随着中国车市的“高库存”的痼疾,就可以略窥端倪。事实上,我们不否认可能确实存在某些因为零部件供应短缺或者生产能力 造成,导致某些热销车型断货的可能性。不过,依据现在国内主流厂商的生产能力问题,如果说在井喷期的08-10年还有可能,如今恐怕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家 看到了吗,与库存短缺问题南辕北辙的“高库存”,已经成为当前车市的“毒瘤”?还有部分车型刚上市就炒作“加价提车”?部分消费者认为“加价的热销的”就是好车?

  那么,为何国内消费者屡屡被以“现货不足”、“库存短缺”的理由加价提车呢?这已经很显然了。无非两方面原因,一则国内消费者的跟风心理,加上信息泛滥,只 好认为“热销的就是好的”,于是乎热销车型就变成了紧销车型。另一方面,对于“利”的追求,是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怎么热销的车型,也纷纷加入 了“加价提车”的行列。毕竟,车企利用这种“加价”或许会造成车型火爆热销的假象,并且从中获取更多利益。消费者,通过热销加价提车至少在心理层面获取了安慰,认为买到了好车。甚至,有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到车型以后,会作为谈资,乃至为了证明选择的合理性,为其百般辩解。于是乎,本来可耻的不正常的“加价提车”就这么“光荣化了”。于车企,这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营销利器,于消费者,这成为了判断车型好坏的标准。你们注意到了吗,曾经,“加价提车”主要风行在合资品牌中,如今中国品牌汽车在宣传营销和造势上,也加入了这一队列。那么,加价提车应该引以为傲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热销的一定是好车吗?

  其一、热销的一定是好车吗?前文中,我们说过,通过热销的局面,造成车型受追捧,从而吸引消费者“加价提车”也要购买。那么,热销的一定是好车吗?车宇世界明确的说,无论是从汽车工业史上验证,还是从现在的车市而言,热销的并不一定都是好车,而非热销的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车。以日系曾经的B级车市三强,加价提车的先例由此而出,如今其表现如何?其如今的落寞固然有民族因素在内,却也微乎其微。最关键因素在于,庞大的销量基数,已经证明了其实际竞争力如何。

  再以起亚为例,旗下K2/K3、K5等车型销量不错,但是车主们却饱受“异响”的困扰。大众也没能逃过魔咒,旗下迈腾、宝来、朗逸等热销车型,存在着诸多备 受诟病的问题,当然并非全部车型都会出现问题。通用旗下凯越为例,部分车型也存在仪表台脱胶、气门室盖垫漏油等问题,让车主们烦不胜烦。事实上,即使热销 如BBA,也有问题的存在,如宝马“轮毂门”频发,至今却依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其他热销车型的断轴、烧机油等问题,也是常客,这里不再一一指出。反观不 热销的车型,从来都不缺乏,这里鉴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不再探讨。值得说明的是,判断车型好坏的标准,除了看得见的装配工艺、配置参数、外观设计、空间感受 等,其他看不见的诸如实际油耗、小故障等,多多试驾、比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问题的出现。

  其二、“加价提车”不仅违背市场诚信的规则,也涉嫌违反《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合同法》等。事实上,在国内车市,部分车企不仅不把“加价提车”看成一种可耻的涉嫌违反《消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反而把其当成一种营销手段来用。随处可见的“加价提车”的宣传,就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加价提车”已经成为了一款车型的“光荣”签,而非引以为耻。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加价提车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汽车经销商与汽车生产商暗中联合、达成一致”这种手段达成。如果经过相关部门查实,该种行为势必会遭到严重惩罚。纵观近些年车市监管的加强,由于垄断等方面的原因被罚巨款并不鲜见。

  就“加价提车”而言,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投诉,另一方面相关处罚也渐渐出现。比 如,不久前爆出的深圳某4S店在已经跟13名消费者签订《汽车销售合同》约定车型、颜色、价格等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却想通过深圳市小型汽车限购政策出台利 用消费者急于上牌的心理,强制让消费者购买万元礼包或者加价,否则不予提车。该行为,最终被市场稽查局罚款40余万元,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三、降价是车市主流和必然趋势,加价提车必然会成为“过去时”。前文说过,利用的是消费者“追高踩低”的盲从消费心理。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加强, 一批懂车、知车的理性消费者的出现,加价提车必然会成为被抵制的主要行为,这在当前车市已经出现端倪。尤其是随着汽车生成工艺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是必然的趋势,车型降价也将成为必然、主流的趋势。即使在当前车价偏高的国内车市,一些新车在上市之时,定价也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能够无视这一趋势提升起步价的大为减少,比如不久前上市的新宝来上市全系飙价已经少之又少了。所以,无论是维权意识的增强、监管的加强、成本的降低等,降价必然是主流,加价提车必然被埋在历史的灰尘中。

  其四、车宇世界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加价提车会在很短时间内结束。一则,目前对于热销车型的追捧或者品牌的追捧,在某种程度上依然相当跟风,这点从当前一些车型“问题不断销量不错”就可以看出来。二则,部分消费者在维权之时,对于相关证据留存的意识较差劲,笔者曾经为一些车主维权,并且在之前已经多次提醒在沟通之时一定要注意相关证据留存。结果,在后来用到的时候,该车主竟然表示没有收集。这并非个例,并且也是当前车市维权难的原因之一。

  言而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也许,当加价提车真正成为“可耻”的行为,而非“谈资”或者营销利器之时,加价提车的末日也就到来了。不过,这绝非一时之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