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贵州省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再次把汽车业推上“风口浪尖”。
这份历时4个月,收回有效问卷3万余份的全省汽车消费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乱收费、霸王条款、小病大医等是汽车消费纠纷的重灾区,近四成消费者在汽车销售、贷款、维修、保险等环节遭遇过“陷阱”。
投诉持续攀升
这份调查报告并不是地方消协首次就汽车消费领域的问题发布“预警”。陕西省消协今年6月也发布过消费提示称,目前在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存在配件价格虚高、维修工费虚高、配件以次充好等诸多“陷阱”。
种种迹象表明,伴随着我国进入“汽车社会”的脚步加快,修车难、修车贵引发的各种纠纷日益增多,而每年消协公布的消费者投诉十大热点,汽车消费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往往名列前茅。
今年3月9日,《中国汽车消费维权年度报告2013黄皮书》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工商系统和消费者协会组织受理乘用车投诉量同比增长55.46%,乘用车新售千辆车投诉率平均值同比增长了2.974倍。
黄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工商系统和消费者协会组织受理乘用车投诉1.2万多起,约占全部消费投诉总量的2.2%;投诉量比2012年增长了55.46%。2013年中国乘用车新售千辆车投诉率平均值为1.987,即全国每销售1000辆新车,会发生1.987起投诉,比2012年增长了2.974倍。
事实上,贵州省消协公布的调查报道同样反映了类似问题:在消费者满意度方面,38.23%的消费者在汽车销售环节遇到过消费陷阱;32.57%在汽车贷款环节遇到过消费陷阱;40.46%在汽车维修环节遇到过消费陷阱;28.48%在汽车保险环节遇到过消费陷阱。
多环节藏“猫腻”
贵州省消协的调查发现,为了攫取利益,经销商在前期销售环节“加价提车、以次充好、销售合同不规范、霸王条款、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屡见不鲜,而约定时间不能交车、新车刚买就大幅降价、新车存在质量问题等也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此次调查显示,有36.54%的消费者反映商家加价销售;24.24%的消费者反映赠品有水分;25.24%的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夸大汽车性能;34.24%的消费者反映商家在约定时间内不能交车;8.22%的消费者反映新车存在产品质量问题;9.89%的消费者遇到新车刚买就大幅降价;28.67%的消费者选择销售人员态度恶劣或有明显欺骗行为。
在后期的车贷、维修等环节,商家则处处设局,多种消费陷阱“花样翻新”。以贷款为例,25.24%的消费者被收取较高贷款评审费。有贷款买车的市民反映说,除指定贷款机构强制交易、手续繁杂、放款漫长等问题外,经销商还会要求消费者缴纳“车贷评审费”,并称这是行业规则,“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在汽车维修上,“花冤枉钱”的车主更是比比皆是。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街修车行的小李告诉记者,由于多数车主对车辆性能并非十分了解,“夸大毛病”让车主“被迫”更换新配件是“潜规则”,“上班第一天老板就叮嘱过尽量‘只换不修’”。
“比如说换胎,我们一般会告诉车主2条轮胎一起换,以确保车辆‘平衡’。”小李告诉记者,在修车行,一般是能小修的一定大修,能修修就好的非得换零件,只修一个零件就好的非要整体修。“尤其是开奔驰、宝马等好车的车主,根本不在乎钱,基本上是‘安全第一、爱车心切’,往往心甘情愿地掏钱。”
在“小题大做”后,到了换配件环节,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问题开始出现。业内人士介绍说,汽车配件分为原厂件、副厂件两种,两者价格悬殊,相差数倍,部分汽修商更换零件时偷梁换柱,甚至把修复件(主要是一些废弃部件)重新打磨、喷漆成“新”的肆无忌惮安装到进店维修的车辆上,其利润可达50%~80%。
此外,进店维修车辆被偷着私用、维修商擅自拆卸汽车部件、报修清单列出项目未修等现象在修车行业内也是比比皆是。
消费者需理性维权
此前,曾有消费者协会要求消费者在汽车维修时应牢记“三部曲”:平时尽量多学习一些汽车原理、构造方面的知识,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多咨询了解有关4S店的服务信誉,维修时“货比三家”;维修前依据“三包”手册,对维修项目、质量标准、费用、提车时间等进行明确约定;维修过程中,注意保存包括纸质维修保养资料在内的各类资料,一旦发生争议,这些资料将成为重要维权证据。
“主要还是信息不对称,会开车的人未必都‘懂车’、会修车,消费者限于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对车辆信息掌握太少了。”专业人士认为,面对目前消费者遭遇的汽车消费“潜规则”,消费者仍面临维权成本高、调解容易处罚难、维权鉴定难等维权难点。消费者投诉到消协,普遍只能以调解为主,对涉及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者,消协没有执法权,难以处罚,违法成本低,警示作用小。
“作为消费者,理性维权也很重要,要求厂家在合理范围内给予补偿或修复,才有可能尽快完成维权,避免久拖不决。”有法律专家还建议说,现在信息交流十分便捷,如果是共性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相同的质量问题,车主们可以抱团聘请专门律师进行集体维权,集体维权将使成本更低,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厂家关注,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针对日益增多的汽车投诉问题,一些地方已经引进“第三方介入”。由车辆维修企业、消协、质检等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十多名专业人士组成“车大夫”专家库,专门为车主提供免费技术修理方案咨询、维修价格咨询等五大服务,打造免费“车大夫门诊”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避免企业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