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注定将是小型SUV市场的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敏锐的汽车厂商发现了这块市场的商机,群雄逐鹿已成定局。那么纷至沓来的恐怕绝不仅仅是机遇,还会有挑战,今天我为大家简单分析一番。
小型SUV是什么?车型方面可以更多的解释成“四不象”,它们较多出自轿车平台,有着近似小型车的迷你身材。和家用轿车比,它的通过性较强、坐姿更高,但和进阶的城市SUV相比,其越野能力普遍偏弱、空间实用性又有差距。实际使用中油耗比SUV低,比轿车普遍高一些。总之,小型SUV产品层面介于城市紧凑SUV与家用轿车之间,两边特征都有一点,但继承的都不多。
三个梯度的产品体系
如果将这个细分市场再进行细分,可以从价格上分为三个梯度:10万以下、10-16万、20万以上。我们分别对其分析。
第一梯度:10万下自主品牌的布局
代表选手:以瑞虎3、长安CS35、力帆X60、长城M4等自主品牌车型
技术特点:这个梯度的主力选手不会配备四驱系统(很少部分有皮卡背景的除外),它们多是从只采用前驱的轿车平台中演化而来,所以从理论上不可能配备四驱。
梯度分析:对于这些选手来说,市场挤压下的价格空间越来越小,况且自主品牌也存在难以脱身的困局。整体来看,这些厂商对待这块市场都比较“懒散”或原创度不高,或重视程度不够,总之只有一两个选手可以看出是走心了。
问题与挑战:目前来看,这个梯度的小型SUV绝大部分正在被边缘化,毕竟和这个价位的自主紧凑、中型SUV价格重叠度实在太高,硕果仅存的几个自主品牌也面临着来不远未来自合资车型的压力,要想整体突出重围难度很大。
第二梯度:10—16万厂商必争之地
代表选手:标致2008、翼搏、哈弗H2、TRAX创酷、昂科拉、缤智、北京现代ix25等
技术特点:目前这个梯度配备四驱的只有2、3款车型,但有些现有车型也有推出四驱车型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未来加入的选手可大多是带着四驱汹汹而来的。这个梯度主要以合资品牌为主,设计创新度较高,个别车型有一些针对性的跨级别配置。
梯度分析:单就大环境来看,未来这快国内市场将成为各大厂商的必争之地。为什么会在这个价格区间?个人理解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这个价位存在存在大量年轻消费者(购买人群年轻化),他们预算相对有限,且较多为首次购车,对产品实用性诉求不太高。其次,这个级别本来是属于A级车的天下,最多有一些入门中级车掺入其中,大类别可选择余地较小。正因为有这两个缺一不可的原因,有着产品折中属性的小型SUV,自然成为80、90后的新宠,同样的价格,可以告别千篇一律的轿车,走向热门的SUV序列,何乐而不为2015年,大众、丰田、JEPP等车企都会这场加入角逐中,敬请期待。
问题与挑战:从厂商视角出发,为什么曾经不看好或者被抛弃的小型SUV市场会再次火爆起来∑涫稻褪歉詹诺牧教踉因反过来理解:国内家用车消费人群年轻化的趋势和残酷竞争的A级车市场,促使大家将目光投向这片“蓝海”。但真的是蓝海吗?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一大标准,这个价位区间在国内粗略来算有200多款车型,月销过万的热销车型不过10几款,且A级车占绝对主导位置。反观目前的小型SUV市场,目前销量靠在梯队最前的也不过6-7千量。假设未来销售大数据是恒定的,盘子固定的前提下,大家能分的吃的就这么多,要想替代A级车的强势地位,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那么厂商如何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权衡它与家族主力车型的关系,亦或者是顺势的将小型SUV推上头把“交椅”,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三梯度:20万以上寥若晨星的选择
代表车型:英菲尼迪ESQ、MIMI
技术特点:四驱系统是必备的,该有的豪华配置一个都不少,纯进口车型可以参照国外。
梯度分析:这个梯度目前只有MINI,未来加入的车型也一定不会多,它们都没有家族车型负担,纯进口的模式也可以轻松的走高端路线,它们只给那些追求个性、品牌的少数人准备。
问题与挑战:国产的可能性非常小,纯进口的订单模式风险也不会太高,反正也不会是走量的产品。少数车型争夺狭小的市场,仅此而已。
总结:之前一直强调“国内”这两个字,也就是上述阐述都是针对国内。在国外市场,小型SUV市场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会是小众的存在,难成主流。只是厂商主要为了迎合部分市场需求(以国内为主),才逐争相的引入并推动。结合目前的国内形势,当大浪潮过后,3年后陆续迎来产品中期改款时,厂商是否还有持续的推动力?让人不禁隐隐担忧。
回归消费者层面,目前小型SUV在营销还是有些墨守常规,毕竟针对年轻个性化市场,大部分车型还少了些引爆点,诸如个性色彩搭配、轻度官方改装(外在与内在)还是不够普及,亟需加强。此外,由于多重因素,目前混动技术和电动这两个热门技术没有普遍的出现在小型SUV中,个人倒是觉得技术条件允许下完全可以尝试融入进来,以增加选择的弹性。
购买建议:出于多用途和实用角度的出发,丰富的A级车型依然是现阶段稳妥的选择。小型SUV是趋势,但短期难成主流。当然如果您对SUV有着别样情节,则另当别论。但还是建议大家在非刚需的前提下,等2015年再看看小型SUV市场的布局,那时候车型会更丰富,选择的余地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