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指乘用车)与外国品牌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存在差距既是客观现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前30年,中国汽车人以自力更生精神逐步从无到有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形成了以商用车为主的汽车工业体系。回头看,如果在此基础上,国家站在战略发展高度制定和实施汽车工业强国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品牌汽车,很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汽车工业自强的道路,形成真正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中国汽车产品体系。
然而,现实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一下子从闭关锁国转向了全方位的开放、窗子四面大开,面对只有商用车产品,轿车只有不成批量的红旗、上海,资金缺乏的情况,汽车工业的发展如何获得支持成了当时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国家当时也不准备给汽车行业任何投资,问题反映到高层,国家给出的支持是:汽车行业可以走通过合资来利用外资、引进产品、技术来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鲜有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更谈不上制订和实施中国品牌汽车发展的强国战略。因此,汽车工业今天大而不强的状况有其历史根源。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忽视了建立发展中国品牌汽车的体系。
当然,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行业一方面引进技术,一方面自主开发不断追赶,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中国品牌汽车发展遇到了瓶颈。在中国这个高度开放的汽车市场,轿车、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市场主要是跨国汽车公司品牌占据。先进材料、关键零部件、基础部件、高端智能化装备等技术也主要由跨国汽车企业在全球的产业链控制。
其次,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存在差距拉大的可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和经验积累不够,缺乏核心和原创技术,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如不尽快改变现状将丧失赶超机遇。
第三,合资企业对外资产品、技术依赖依然很强。过分依赖直接引进外方技术,停留在单纯加工生产状态,对中国汽车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对相关产业及技术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弱。
因此,鉴于汽车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考虑到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我国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汽车强国战略,从国家层面推进中国品牌汽车的健康发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国家层面建立汽车产业创新基金,促进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形成。加大对产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支持力度。
二是在产业层面通过整合部分现有创新资源,搭建以产业研究平台,围绕产业链打造汽车创新链。提高产品平台技术、制造技术工程化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移。
同时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引导技术进步、节能环保安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发展,以促进自主品牌品发展支持做强汽车零部件及相关基础产业。重点培育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电子控制类,以及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
此外推动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支持骨干企业进行更具战略意义和更深层次的海外参股和收购,提高利用全球资源形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和企业品牌国际价值。
总之,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要靠企业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协同动作。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分工合作,加强联合,共同扶持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政府要帮着企业组合资产,建立公平市场环境。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领域,深化国企改革,充分激发国企活力。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品牌汽车,政府官员要带头乘坐购买中国品牌汽车,营造中国人乘坐中国车光荣的社会消费环境。
(师建华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