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日起,《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生效。《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破除汽车维修配件业的渠道垄断,力图解决汽修市场的发展不规范、消费不透明等痼疾。
表面看来,这只是针对汽车维修市场的一次政策调整,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汽车行业回归市场化、鼓励充分市场竞争的意味明显,对于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进一步从深层次解读,《指导意见》的出台也是有关部门把汽车市场从政策主导逐渐向市场主导的方向过渡的尝试,这也是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通行的做法。
当然也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所谓的“政策市”,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汽车行业依然需要政策来指明发展方向。更何况,今年的汽车政策依然会密集出台,并对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我觉得这并不矛盾,因为仔细分析后会发现,今年即将出台的几项政策恰好体现了有关部门将汽车产业推向市场化的意愿。
除了《指导意见》之外,《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方案》(征求意见稿)这两项规定一个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另一个则是提高了纯电动乘用车可以享受补贴的最低续航里程标准。实际上也是鼓励新能源生产汽车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之举。
当然了,旨在削弱整车企业在相关产业链强势和垄断地位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按照市场价格作为车辆购置税征收参考标准的《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也都将在今年实施。这些政策将从企业销售端和用户消费端两个维度来提高汽车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同样具有明显的强调市场化的意味。
其实此前在对今年的汽车产业发展走势作出预测时,我曾说过“要求汽车产业管理简政放权的呼声将会升高”的观点。这里面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所谓“简政”,是没必要的行业管理政策应该减少,多个部门均参与汽车行业管理的“九龙治水”现状应该有所调整;所谓“放权”,则是即便出台政策,也要向鼓励市场竞争的方向去引导。
所以从前面提到的几项政策看,已经基本具备了“简政放权”的意味,只是需要更加大胆一些。不仅要相信汽车企业自我适应的能力,也要相信市场充分竞争更加会催生真正优秀的汽车企业出现。
希望当有人再次提出“中国什么时候出现特斯拉”的问题时,不会因为政策的限制而让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