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 星期六
汽车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偷工减料式瘦身术该收敛了

发布时间:2015-04-09 10: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虽然2015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近日一则“目前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80%的车型车尾没有防撞钢梁”的新闻,还是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定格在“合资品牌汽车‘偷工减料’”的话题上。

  其实近半个多月以来,媒体关于汽车“偷工减料”的报道,并不是只有防撞钢梁这一单,ESP、车门钢铰链等“缩水”事件同样是有所涉及。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偷工减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说得太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只不过,由于这一次防撞钢梁事件涉及的汽车品牌之多,而且几乎是打倒一大片,所以相关新闻依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壮大,近几年来汽车召回事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由于召回的频率不断加大,涉及的汽车品牌也越来越多,让人有些目不暇接。所以已经不像早几年那样子,每一单召回事件都能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虽然召回事件层出不穷,但是为什么依然会有一些事件,能够引起社会的巨大回响?回顾近几年出现的这些大事件,总结之下基本有两种类型是最容易广受关注:一是引入的先进技术有些太超前、不太好使唤,二就是因为汽车厂家有“偷工减料”的行为,而最终引发出轩然大波。

  汽车企业“偷工减料”的行径变得越来越常见,依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不是一件奇葩式的事件,相信已经是很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回响。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假如一个合资企业胆敢公开承诺,他们供应国内市场的汽车,从里到外都是严格按照进口版的标准生产出来的,没有一丁点的不一样;如果被媒体发现一单,自罚一百。依目前的情形看,反而可能会比普通的偷工减料新闻,更能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如果任由企业“偷工减料”行为发展下去,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汽车厂家“偷工减料”的原始动力如少妇减肥般单纯,这就是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去追求各式各样的“瘦身”之术。虽则这么多年来媒体关于“偷工减料”的报道也不算少,有关部门时不时也通过公告或者召回的手法触动一下汽车厂家,可惜的是问题不但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有变得越来越普及化的倾向。既然企业是为了多赚钱而挺而走险,那么要治本也只有从“钱”上下功夫。倾家荡产式的法规性处罚,目前来看可能还是最好的解决手段。(黄斯)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