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召开的一个会议上,针对停车费涨价后未见拥堵缓解的质疑声,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实施时间较短,且交通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从技术上来说尚无法判断对缓解交通拥堵是否有效。同时,据透露,停车费涨价后,违法停车比以前多了,对违法停车的执罚量同比上升超过两成。
停车费涨价对市民可谓是即刻有痛感的事,实施20天后,相关部门还不能初步判断其效果,仅凭这样的回答恐怕很难让人满意。至少那些不得不多“出血”的车主们会追问,既然不能判断有无效果,当初到底凭什么要涨价?有市民甚至“气愤”地拷问“违章罚款骤增,这不就是财政征收的好路子吗?”相信只要有关部门对治堵效果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停车费涨价的初衷就永远是话柄。
停车费贵了,反而增加了“霸王停车”,车主纷纷与交警玩起“猫捉老鼠”;咪表停车少了,反而增加了内街内巷停车的负担,街坊怨气增多;上路车未减少,中心城区的拥堵未见缓解……出现如此不堪境况,是无法提前分析论证吗?交警部门倒是说了几句大实话:违法停车比以前多,与此前的预判大致相符,在相关部门拟对停车费涨价之时,交警就做了事先研判。简单理解,交警部门完全预判到停车费涨价后违章停放会增多、罚款也会随之增多。那么,是否当初就无法预判停车费涨价的治堵效果呢,不得而知。
如果说停车费涨价对治理拥堵的效果显现,确如相关部门负责人所言“还需要一定时间”及需要结合更多数据才能研判实施效果,那么,市民就有理由问:难道此次停车场涨价纯属“试验”?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摆开阵势就说一不二的“正式实施”。由此也就有必要反过去追问:既然在酝酿停车场涨价之时,有关部门一边声称调整停车费是基于治堵,一边又很有预见性地坦承其“对治堵效果有限”,自相矛盾一目了然,停车场涨价又何以要霸王硬上弓?
即便停车场涨价木已成舟,但有些现象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涨价令”生效之后,很多商业场所不仅停车费原地踏步,还继续推出购物、消费免费停车的措施吸引顾客。相关部门声称停车场“成本倒挂”“亏损运营”“要求涨价”,又从何谈起?另外,在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的咪表数量、收入、分成、去向等成谜之下,难怪停车场涨价被质疑更像是为咪表公司和财政增收而涨。
面对社会诸多质疑,有关部门没有任何理由可回避停车场涨价对治堵的真实效果,而必须要拿出可信的论据来。既然说观察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那么,我们且等待“一定时间”,但不希望“一定时间”就是遥遥无期。同时,既然说“需要结合更多数据才能研判效果”,那么,我们也希望数据的采集必须科学,而且应该引入第三方来进行采集,并接受公众的监督。不久前,广州市客运交通部门承认现有公交客流调研方式“有失偏颇、不够精准”,而花150万招标“外援”来调研,“涨价治堵”效果调研也完全可借鉴同类做法,以确保其公信力。如无明显效果,停车场涨价则是无本之木,去留存废就当重议。
有必要提前指出的是,公众不愿见到,过了“一定时间”之后,某个部门单方面主动或被迫出来宣布“治堵效果显现”之类的空洞结论,或者单方拿出一些任意拿捏、“为我所用”的数字。如果一边是为停车场涨价贴上靓丽的标签,一边则是市民质疑声不断,这显然又会成为广州城的一大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