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遭到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Untied Auto Workers)的反对,但通用依然坚持将中国造别克昂科威返销至美国市场。就在日前,首批出口北美市场的别克昂科威在山东烟台港正式装船启程,并将于明年正式上市。
中国造别克返销美国市场
别克昂科威是一款由美国的技术中心设计研发,在上汽通用位于烟台的东岳工厂进行生产的中型SUV 产品。有媒体报道称,早在2014年8月昂科威在中国发布之前,美国经销商就在讨论从中国进口的事宜。但此举遭到上述UAW的反对,其副会长辛迪·埃斯特 拉达认为,通用汽车在美国引入别克昂科威是“在美国人脸上打了一巴掌”,通用汽车应该继续信守“当地建厂当地销售”的承诺,重新考虑引进“中国造”汽车的 决定。
美国《纽约时报》就在前几日也发表消息称,这是该国三大汽车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首次在美国市场引进“中国造”汽车。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通用对于这样一款中国造产品所寄予的厚望。
和中国市场一样,美国市场对于SUV产品的需求也十分旺盛。数据统计,目前别克在北美的销量中有60%来自于SUV产品,但眼下,通用在北美市场仅 有昂科雷和昂科拉两款SUV车型,分别定位在大型和小型SUV市场,而在中型SUV领域出现产品空缺。再加上今年以来,别克品牌在美国的表现不容乐观。 11月单月销量同比下滑了16.6%,销量为15960辆。今年前三季度,别克品牌在美国销售16.77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7.08万辆,下滑 1.8%。
将昂科威带入美国市场,不仅可以填补别克在北美的SUV产品布局空缺,或许更能进一步提振其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数据显示,昂科威自去年10月在国内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5万辆,在国内中型及高端紧凑型SUV市场牢固的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次出口北美的别克昂科威搭载2.0T SIDI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6速DSS智能启停变速箱及全路况智能四驱系统。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表示,昂科威在北美上市后,将与奥迪Q5等豪华中型 SUV展开竞争。据了解,此次首批发运的车型数量为一百余辆,至于未来的整体出口规模,王永清表示将有待根据当地市场的反应再进一步规划。而据外媒报道, 别克全球首席执行官Duncan Aldred曾在12月2日告知美国别克全美经销商协会,通用汽车计划,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每年将向美国引入3万至4万辆于中国生产的别克昂科威。 不过,这一数据并未得到上汽通用的确认。
中国会成为全球汽车“代工厂”吗?
别克昂科威并不是第一款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中国造汽车。今年上半年,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豪华汽车S60 Inscription也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被运往美国市场。据沃尔沃方面发布的消息称,沃尔沃计划今年向美国出口2000-3000辆中国造S60 Inscription,并今后每年将出口约5000辆。
而在更久之前,广汽本田生产的飞度、雅阁也先后销往中东和北美市场,还有奔驰E级长轴版和宝马5系长轴版也都小批量出口到中东和南美地区。
以别克为例,此前韩国生产的昂科拉也同样进入了美国市场。凯利蓝皮书的分析师Nerad评论说:“很多人认为别克是纯粹、典型的美国品牌,而通用正在做的则是吸收全球各地的资源,生产更加具有竞争力的别克车型。”
为什么不呢?试想一下,如果通用要在美国投产昂科威,不仅意味着要增加新的生产线的投入、增加更加昂贵的人工成本,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而将中国产的昂科威投向美国本土市场,在成本上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什么不呢?
汽车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让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在进一步考虑成本的降低和效率提升,平台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汽 车产业的全球化协同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从前端的设计、制造、原材料采购进一步延伸至后端的销售和产能分配上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随着车企对 于各自全球产能资源更加合理化的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合资品牌会将中国制造的汽车销往欧美地区。
从产品品质上,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品质正在大幅提升。“我从未听说过消费者问我他的车在何处制造。它是沃尔沃制造,是沃尔沃品质,当然成都(沃尔沃) 也是一样。” 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说,“我非常自信我们会证明这一点。”王永清也认为,别克昂科威出口北美不仅再次印证了车型本身的实力,同 时也充分彰显出上汽通用汽车国际领先的管理体系与制造水平。以上汽通用东岳基地为例,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南厂和动力总成厂已获得通用汽车全球制造体系最 高等级BIQ Level 4认证的基础上,北厂也于近期通过了BIQ Level 4的现场评审。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随着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升级,以及全球汽车产业的资源全球化以及产能的优化配置,中国会成为全球汽车业的生产“工厂”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只不过,虽然包括沃尔沃、别克这样的中国造汽车开始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但中国的自主品牌出口前景依然不容乐观,近两年市场出口量不断萎缩的同时,出口区域依然集中在亚非拉等非主流市场,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