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欲酝酿择机启动的消息传遍汽车圈。尽管有业内人士回应暂时未听闻有此项政策即将出台,但对于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是否需要实施的热议仍未休止。
在很多人看来,当下的形势,已经充分具备了“救市”政策实施的要素,只欠政策“东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 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降至近10年最低;加之去年10月起实施的新一轮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迅速提升了10月至12月国内汽车市场的销量,刺 激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无论是市场走势,还是政策发挥的作用,似乎都显示出汽车行业没有理由拒绝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的再度降临。
笔者认为,国内汽车行业、汽车市场要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应适当摆脱政策依赖症,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更多地发挥 作用,政策之手少加干预。对企业而言,刺激政策的出台表面上确实是好事:面对税费减免的优惠,消费者一拥而上,销量迅速增长,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企业的产 品也“大拨轰”地集体热销,各家车企短期销量数据都漂漂亮亮,呈现皆大欢喜的局面。但这背后却潜藏着种种隐患:政策的刺激有可能提前透支消费,导致行业产 能提前过度释放,不利于企业进行长期、稳定规划以及对行业未来走向的客观判断,为日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另外,在刺激政策的“庇护”下,车企在市场竞争 中真正的实力得不到正常发挥,为行业中的“滥竽充数”者“苟且偷生”提供了政策“温床”,并不利于行业正常的优胜劣汰。政策之手的过度呵护,很有可能会把 汽车企业“娇生惯养”成经不起市场风雨历练的温室花朵,一旦真正走到温室之外,少了政策的“庇护”,就会变得脆弱、失落、不堪一击。
事实上,在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政策之手伸得过长的现象。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放话,预计2025年国 内销售的增量新车中将没有传统能源汽车,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动汽车。暂且不去评判这一判断是否能成真,至少笔者认为,这一判断并不冷静、客观,如果按照这位 人士说的,10年后果真如此的话,那必定需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来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代价则是用政策来左右市场的发展和走向,用政策来干预市场消费。当 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技术路线、市场推广等诸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政策依赖,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未来的成长和壮大并不是需要扶持政策越来越多, 而是要学会逐渐摆脱对政策的依赖,学会独立面对市场,承担风险和压力。
总之,政策之手,需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为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别让政策之手成为事无巨细、一味溺爱、“多管闲事”的“老妈子”。毕竟,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儿那是“没规矩”;单靠政策、靠补贴营造的市场虚假繁荣不免有“耍流氓”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