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意见》将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地进行试点运行。
“《意见》对于现有商业车险的改革力度,较此前讨论的 (草案文稿)还要大。”一位从事商业车险行业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财险和汽车行业来说,该《意见》对未来利益格局的重构均具有颠覆性。
对于保险行业,《意见》强调了保费“个性化”定制,完成商业车型从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移。未来,车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通过保费设定、服务产品以及口碑等方式比拼,完全摒弃目前政府定价、产品基本雷同的模式。
对于汽车行业,通过车险费率的定价策略,将对新车价格和维修价格带来影响。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由于售后维修部分的开放,经销商生存状况将更为艰难。
去年开始,监管部门通过定期公布车辆“零整比”、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方式,督促汽车维修领域开放,从目前主机厂垄断的局面转向市场化运作。这意味着,目前汽车流通领域占有重要比重的售后维修利润将产生新的分配方式。
“一车一价”定险标准将形成
据介绍,目前国内车险保费收入在财险收入中占七成以上。现行的商业车险是2006年行业协会制定的三套指导性条款,即责任范围、保障程度和费率水平基本一致。但是,随着车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上述条款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一位财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车险定价主要参考因素是新车购置价格,“由于各品牌零部件售价及维修价格相差巨大,这一定价原则并不合理。”
“未来,各车险公司之间将形成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产品方案。”车险无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帅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规模较大的车险公司将通过经验成熟和用户基数大等优势,以品牌吸引消费者,而规模较小的车险公司以价格、服务方面吸引客户。他告诉记者,“个性化”是本次《意见》中的亮点,未来车型定价权从政府相关部门转移至各个财险公司。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将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此次车险费率改革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行业协会将发布基准风险保费,供保险公司开发产品时参考。根据实践效果,未来逐步扩大保险公司厘定费率自主权,最终形成完全市场化的车险费率机制。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道了新车险方案的定价模式,即分为基础费率和风险费率两部分,且风险费率占比高于基础费率。通过费率市场化的变革,“一车一价”的车险标准将形成。
在基础费率部分,考虑公布零部件价格核算,对每一款车型单独核算基础保费。“未来消费者选购新车时,‘零整比’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帅勇表示。这也意味着同价位的新车,基础保费差别可能巨大。
上述财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基础费率的调整,汽车“零整比”也将更为透明。
各方分食售后利润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商业车险不能仅依附4S店存在,导致车险利润率极低。来自保险行业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车险整体利润水平仅为4%,与其他国家相去甚远。根据国际惯例,商业车险行业的利润水平为10%~15%,这也是推动车险改革的重要原因。
伴随着利润向商业车险领域的回拢,这一系列改革对于汽车后市场的影响也正在发酵。“我们已经感受到售后维修市场化带来的利润冲击。”一位德系豪华车经销商告诉记者,该品牌零配件已经向社会开放,因此4S经销商的售后利润拉低也将在2015年成为现实。
由于新车销售处于亏损状态,售后利润已经成为4S店经销商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去年,我们店新车销售亏损了3000万,售后部分带来7000万元利润,才实现盈利。”北京地区一位超豪华车经销商表示,售后利润主要是零部件销售和工时费用。
在新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下,售后利润正在向不同的经营主体分流,其中就包括零部件巨头。去年12月,博世在上海启动了博世汽车专业维修特许加盟业务,为多品牌和车型提供汽车维修和保养服务。
此外,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成为投资界 “新宠”。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各路资本已疯狂扎堆投向汽车后市场。
新车险方案的落地,是汽车维修服务利润格局重构的 “助推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未来保险行业协会将会对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和零部件进行认证,消费者在认证企业内维修车辆,相关权益也将得以保障。同时,这些维修服务企业的工时等费用和零部件价格远低于4S店。
“我们预期2016年底,经销商在售后部分的利润会降至最低谷。”一位汽车流通领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因为这两年社会化汽车售后服务快速发展,极大分流了4S店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