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迎挑战
“如果是公司行为的话,那很有可能出现大范围产品问题;此外,更可能是工厂运营时出现的问题。”一位熟悉轮胎市场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轮胎企业一般都是独立经营制,虽然在技术标准、生产原材料方面是公司统一制定,但在后续运营方面,不排除个别工厂为提升利润,出现违规行为。“如部分工厂选择胶料混合,可能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
“不过,即使是零部件企业的某家工厂行为,也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车厂的影响是难以忽视的。”一家汽车企业的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终端消费者直接接触到的是整车产品,一旦车辆出现问题,消费者并不会去一级级追溯问题原因,而是将问题反馈给汽车品牌经销商。因此,零部件如果问题频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好感度。
实际上,整车厂在零部件管控上却似乎有心无力。“轮胎与其他零部件有些不同,大多零部件的技术标准都是由整车厂制定或者是供应商、主机厂共同制定,但轮胎的技术标准一般都是轮胎公司自己掌握。”盖世汽车研究院院长陈文凯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一般而言,主机厂只会给轮胎企业设定要达到的性能或技术指标,如风躁系数、滚阻系数、抗湿滑性等。由于轮胎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给主流整车企业配套的轮胎公司也只有十余家,较高的技术门槛使得整车企业在先期设计、制造工艺以及产品配方等方面无法参与。
据了解,目前韩泰、米其林等多家轮胎企业都是向整车企业实施“打包式”供货方式,但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方面的管理基本由轮胎企业自己主导。
“如果轮胎出了问题,整车厂会找我们,我们再向原材料供应商层层追溯(责任)。”韩泰轮胎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由于轮胎产品的特殊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整车厂的监管难度。虽然整车厂也会在供应商生产过程中随机抽检,不过在样件的实时测评过程中,仅限于抓地性、抗湿滑度、胎噪等几个方面,在耐久性方面难以实时评测。
自2011年锦湖轮胎的 “返炼胶”事件曝光后,多家整车厂都已将其轮胎的订单转移。而车企如何联手轮胎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也将面临全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