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反垄断指南将在明年发布,出台部门可能不是某一部委而是更高一级的国务院。”汽车行业维修协会配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在近日养车无忧网举行的同质配件落地推广会上告诉新浪汽车。
零配件流通纳入反垄断范畴
此前的最新消息是,在11月份上旬的一次发布会上,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公开表示,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初稿已完成,这意味着文件的出台可能已经为时不远。
《汽车反垄断指南》(下称指南)何时能够出台一直备受业内关注,自2014年以来,包括奔驰、宝马[微博]、日产在内的多家车企先后因涉嫌垄断在华遭受处罚,而封闭的零部件体系则更是有日立、三菱电机、不二越等12家供应商因操纵产品供应价格,被中国发改委课以12.35亿元的巨额罚单。
《指南》不仅将对新车销售进行规范,零部件的流通与管理也将纳入文件调整范围之内。一直以来,国内的汽车配件市场,一方面是路边店低质低价的假货横行,另一方面则是4S店原厂配件价格奇高。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车企对4S店配件的垄断式管控。出于便于管理以及控制利润两个原因,车企往往不允许自己体系内的原厂零配件外流,一旦发现4S店将配件倒卖到体系外,会对经销商进行严厉的处罚,加之4S店本身建设及运营成本高昂,所售配件的价格也自然被大幅摊高。
零配件反垄断的一大争议在于,配件供应商前期研发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由整车厂事先支付或事后摊销,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一种委托加工的关系,如果允许配件外流到体系之外,自然会伤害前期已经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的车厂利益。
对此,发改委反垄断局的态度十分明确,即车企既不应限制授权经销商、维修商外采配件的权利,也不应限制配件制造商、授权维修商外销配件的权利。
寄望同质配件破除旧利益格局
而对于路边汽修店而言,由于上游配件信息无法做到全程追溯,自然无力辨别各类非原厂件的质量高低优劣, 采购价格低廉更易销售的配件就变得理所应当。
“有可能上游给你供的货中,10件里有2件正品,其他都是假货,但是路边店没法识别谁真谁假。”养车无忧网创始人陈文凯认为,解决这一弊端的一个办法,就是大力推广信息可追随、质量可认证的同质配件。
根据今年8月8日公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下称《决定》),同质配件即为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决定》明确提出“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
然而政策的制定仅仅是同质配件最终落地的起点,在其推广过程中要面临众多现实问题。
首先,同质配件的推广将不可避免挑战主机厂对于汽车维修配件的垄断地位,后者直接导致了当前4S店维修配件贵的现状。同时,特定主机厂的单一或少数配件供应商也将面临其他配件生产企业的竞争。既得利益企业如何应对挑战,4S店是否会采用同质配件,目前依然不得而知。
其次,在同质配件认证阶段,如何确保零配件企业积极参与同质配件体系、如何对同质配件进行编码,保证同质配件质量可追溯、用什么样的标准约束各配件供应商才能保证配件同质、入门级汽车品牌的供应商是否可以获得豪华级汽车品牌产品同质配件生产资质、车龄过老的汽车产品如何获得最新的同质配件支持等问题的解决,是同质配件得以最终推广落地的基础。
另外,在流通层面,如何令消费者尽快接受同质配件,以及在假冒伪劣配件带来的高额利润的现实面前,如何让同质配件穿过层层阻碍,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让消费者容易识别真伪,则直接影响到同质配件的市场表现。
实际上,同质配件推广面临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在现有的利益格局下,除了消费者,当前的服务主体,包括配件经销商和维修厂商均没有推进同质配件的动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打通从同质配件企业到消费者的流通渠道,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才能彻底解决 “4S店配件贵,独立维修店配件假”的问题,最终让同质配件落地。
今年10月初,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发布明确了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的义务,为同质配件的同质认证扫清了技术指标障碍。
作为协助政府监管行业的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也在试水通电商企业的引入,尝试破除零配件市场垄断、提升市场参与者利益、创新汽车配件的流通模式,养车无忧网成为首家获得同质配件经营资质的电子商务网站。
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方面希望借助B2C与O2O等新兴模式,让经过认证的同质配件从企业直接到达用户手中,或直接进入维修店进行装配。
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消费者对同质配件识别、防伪的便利性,进而取得市场、驱逐假冒伪劣产品。从而让零配件企业看到同质配件的市场潜力和现实利益,积极参与同质配件体系
第三方的维修质量得到提升与保证后,将与4S店售后维修服务直接竞争,并迫使后者降低配件价格、提升服务质量,最终参与到同质配件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