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上半年有9382个新能源汽车购车指标,但实际销量只有331辆,北汽新能源公司今年有1100辆电动汽车的订单,实际交车只有270辆,而其中只有100辆的车主安装了充电桩,大部分车主只能靠“飞线”来解决充电难题(从家中空调插座接一根电线为电动汽车充电)。尽管北京市有文件,但仍然压不住物业这条地头蛇。
目前,国内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约10万辆。有人计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资金累计已经超过200亿元,平均一辆车20万元,如果按原定50万辆的目标,正好是1000亿元。但是50万辆在全部汽车保有量中不过千分之二左右,既不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也无法缓解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另一方面,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电池产能告急。比亚迪惠州电池工厂铁电池产能为1.6GWH,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受电池产能制约,秦每月产能约为800辆,未交付订单大概还有8000辆。比亚迪宣布融资42亿港元加快建设电池及配套产业。据推算,5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的投资大约也是1000亿元。
由于基础充电设施不完善以及电动车在用途方面尚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汽车,中国私人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还需要时间。中汽协负责人分析认为:“只有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改进、成本的下降、充电配套设施的完善、公共领域成功的示范运行,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推动力度加大,未来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才能被真正激活。”在此情况下,应该首先大力推广充电难度相对较小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据深圳的经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上下班的里程内完全可以纯电模式行驶,而周末长途出行又不会有里程忧虑,因此适合大量推广。
问题远不止于此。有人把中国的电称为“肮脏的”,因为我们80%的发电靠燃烧煤炭,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电动汽车每年耗电4000度左右(按行驶2万公里),而每吨煤可以发2400度电,每辆电动汽车相当于烧1.7吨煤。发展电动汽车的最佳模式应该是利用好谷电,但是现在电力部门已经改口,一个字也不提谷电的事,没有了谷电政策,民间投资充电站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美国页岩气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至于美国开始出口石油,中国页岩气虽然比美国还多,但是页岩气开采需要大量的水,开采难度较大。最近,看到一份《沼气纯化、甲烷水合物储运和商业应用一体化》的研究报告,其中甲烷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沼气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沼气是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而且可以利用农业秸秆、养殖业和生活废弃物来生产,化废物为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可燃冰可以小规模生产,可在零下5℃和略微加压条件下储存和运输,难度不高,可以利用现有液化天然气储运设施,双燃料汽车也是成熟技术,应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