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5年中国汽车厂商的生产能力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20%,达到5000万辆,但预测新车销售峰值为2500万辆。按照国际看法,汽车产能利用率在79%-83%区间属于产需合理配比。但即便国内汽车企业80%的产能得到释放,仍有千万辆的产销差值。因此无论是对于汽车企业本身,还是从整个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来看,缓解产能过剩,已经相当重要和迫切。而且,相对于价格,库存才是经销商的“痛点”,从去年开始,因为“压库”导致的经销商“反水”事件时有发生,车市增长放缓,库存压力加大,不少经销商集团联合起来向各大厂家要补贴,或者拒绝要车,库存已经成为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关系恶化的主要导火线。
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多年来一直存在,却总是被强劲的“刚需”压了下去,现在越来越多地区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全国汽车保有量早已上了亿辆台阶,新车需求是刚性的,更新需求也是刚性的。但是一些城市实施的限牌限购限行举措,虽称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已经反映了汽车与环境、道路、能源之间的关系。如果相互关系不协调、不友好,汽车市场是难以健康持续发展。汽车企业乃至行业的谋划,不能因刚性需求的存在而任性扩张扩产。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限牌限行措施,逐渐从愤懑和抵触,开始转化为理解和接受。
在经济增速走低、市场需求下降的“新常态”下,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减产降价的队伍中。而随着企业减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放缓,今年下半年车企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归到正常合理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