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得益全产业链优势 上汽亟待自主拐点

发布时间:2015-09-21 09:21:2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戈  责任编辑:王庭

  近日,国内主要车企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年中财报,而上汽集团(600104.SH)再次拔得头筹。

  根据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上汽集团净利润不仅继续保持增长,还是第二名长安汽车净利润的近三倍,甚至超过前五名中其他四个企业之和。从4.4%的同比增长率来看,虽然上汽仅仅以4.36%的增长幅度位列第十,但庞大的净利润数值还是证明了其较为强劲的盈利能力。

  “对上汽集团而言,增长率较低是因为其基数较大,几年之内,其他车企想要超过上汽仍是不可能事件。但与此同时,对自主品牌的大量投入并非毫无风险,因此,其长远前景仍有待考证。”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张欣对记者表示。

  全产业链布局

  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汽集团获得了142亿元的高额净利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集团旗下合资公司在4月率先展开价格战有关。

  张欣表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价格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经济形势对上汽的影响,但其夺冠的主要原因并非如此。实际上,全产业链的齐头并进才是其夺冠的最大法宝。”

  目前,上汽集团的业务基本涵盖了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不仅增加了其盈利范围,还有助于充分发挥各板块的协同作用。具体来说,2015年以来,上汽已进一 步加强其在售后服务、金融、零部件以及出口业务方面的投入,并展开在电商平台与互联网汽车等板块的创新举措,全产业链的“百花齐放”,让上汽有效平衡了整 车利润点普遍下滑造成的冲击,使其整体净利润仍维持有效增长。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毛利率比上年下降 2.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其金融业务板块毛利率增长8.21%、劳务及其他业务毛利率增长4.13%、贸易业务毛利率增长1.24%、零部件业务毛利 率增长0.75%,不仅如此,其海外出口业务的营业收入亦比上年增加72.6%,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上汽维持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平稳增长。

  “不得不说,上汽在结构调整上占很大优势,针对今年的市场环境,多产业链共同发力的做法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张欣表示,“而业内所说的‘价格战’优势,实际是上汽打出的一张‘悲情牌’,终端售价并没有多大改变,这只是其在品牌营销上的一次发力。”

  不仅如此,上汽旗下新车在今年的密集投放,如上海大众桑塔纳·浩纳与全新朗逸、上汽通用别克威朗、英朗等,亦对产品结构大有裨益——老产品官降、新产品推出,亦是其对抗车市下滑的有力举措之一。

  以上在全产业链上的共同发力,构成了上汽集团的“综合成绩”。相比其他依靠产品实力取胜的车企,上汽的盈利模式颇具集团式企业做派且稳定性良好,但不得不说,其利润仍主要来源于旗下合资企业,因此,上汽亦寄望能继续提高自主品牌的实力,以在长期发展中补足后劲。

  寄望自主

  《上汽集团2015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的研发支出为37.09亿元,比上年的27.13亿元增加了36.72%,官方分析指出,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公司进一步增加自主品牌产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

  “对上汽而言,自主品牌‘拖后腿’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合资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都已用作反哺自主。”张欣表示。

  对此,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坦陈:“在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薄弱的情况下,做自主品牌本来就并非易事,短期内也的确很难看到大额收益。 但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需看到做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如果一直依赖外来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就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基于这种考虑,上汽近年一直把发展自主品牌作为重中之重,其意欲打造一种差异化优势,让上汽乘用车在重重包围中破局。目前,按照上汽的时间表,其自主品牌制已从“品 牌 销量”阶段晋升为“品质 技术”阶段,在此阶段,其差异化手段主要体现在“芯动战略”上,即在新能源车型中搭载的“绿芯”、在传统车型中搭载“蓝芯” 动力总成技术,以实现全线车型的节能环保。目前,这一战略已在MG品牌的GT、GS车型和荣威新能源车型上试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板块,其正积极开 发创新业务模式,如与赛特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000辆新能源汽车采购、合作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协议等。

  此外,上汽乘用车亦把正向研 发的目光投向了前瞻技术研究,以期应对未来挑战。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监黄文华表示:“研究前瞻技术是上汽集团的战略需求,也是我们从‘红海’走向 ‘蓝海’和在技术上由‘追随者’转向‘引领者’的路径。在努力做好底盘技术、车身内外饰、动力总成等传统汽车领域的前提下,我们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智 能互联这些跨界的技术展开前瞻研究。”

  目前,上汽在自主品牌方面的发力已初获成效。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7月,上汽 乘用车销量为124.04万辆,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虽然销量走高的同时,研发投入亦在增加,但正如王晓秋所言,从长远来看,发展自主品牌的确是振兴中 国汽车工业的唯一路径,对上汽本身的未来发展来说亦然。

  而此举是否能像预期那般为上汽带来增长点,却仍是个未知数。

  前景待考

  “上 汽旗下合资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但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倘若大众采取收缩战略,将对上汽的影响非常大。虽然在销量上,上海大众正与一汽-大众分庭 抗礼,但在盈利层面,上海大众却远胜于一汽-大众,”张欣表示,“届时,自主品牌能否填补这个空缺,还很难说。”

  如其所言,在不断增加自主品牌研发投入的过程中,上汽对合资公司的依赖很大,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整车方面,还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中,如,在金融业务上半年8.21%的增长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上汽通用的营收,此事在上汽上半年财报中已有提及。

  此外,以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看,上汽还面临着诸多其他问题,如整体经济放缓导致的大环境因素、股市资金分流引起的汽车消费意愿推迟,以及市场结构变化等。

  其中,除前两个具有普适性影响的因素之外,市场结构变化对上汽来说非常不利——2015年,轿车市场开始出现负增长趋势,SUV的市占率已经在近期超过轿车 跃居第一,且增量主要集中在中低价位产品上。在此领域,上汽的产品分布并不占优势,其轿车占比过大、SUV产品定位较高,使得产品结构与市场匹配度欠佳。

  目前,上汽已经意识到这一短板,也在积极应对当中,但其对旗下合资公司新品推出的控制力不高,使得这一局面很可能在下半年难以改善。

  “对通用和大众这种主流跨国企业来说,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周期,二者无法针对某一市场的热门板块迅速推出相应的产品,也正因如此,才保证了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说。

  如此,在上汽旗下合资公司的产品布局难以扭转的情况下,上汽也唯有迅速提振自主品牌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并继续发挥其在全产业链方面的特长,才能保证整个集团健康、稳定的发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