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喜人,成绩可嘉,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不少。”这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对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概括和总结。
1月1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媒体恳谈会在京召开,陈清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政策依赖过渡 最后拼得还得是技术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在陈清泰看来,数据虽然足够华丽,但成绩背后的隐忧值得关注。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已经较为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2015年30多万辆车的产量表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认同程度在不断提升,潜在用户在不断扩大,技术得到社会上很大的认可。”不过,陈清泰坦言,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销售规模,政策驱动还是主要因素,如果马上撤掉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过快,也让陈清泰有些担心。他认为,产业快速发展会导致企业把主要资源投入到产能扩张,从而忽略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最近,一些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超过了德国。从产量和规模上看的确如此,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汽车文化以及技术积累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开始加强自主研发,在客户价值体验方面下功夫,切勿走跟踪式发展的模式,而是要把电动汽车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发展。”陈清泰说。
降低准入门槛 加强监管力度
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发展,让很多企业都从中看到了机会,纷纷投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此,陈清泰认为,可以适当降低电动汽车准入门槛。
“在新进入者眼中,到处都是机会,他们愿意冒险拿着真金白银试错,可能进来100个企业,最后会有90个退出,但他们不找政府要钱,我们不应该限制这些新企业加入。”陈清泰表示,这些企业的一进一出,非但不是坏事,反而加速了试错的速度,分摊了试错的成本。这种试错行为应该鼓励,让新来者推动市场向前发展。
不过,为了避免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粗制滥造,陈清泰建议,政府需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事实上,新进入者各有各的目的,有很多是想捞一把就走。这点我们不排斥,但你必须遵守规则,接受监督,不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监管做到位,如果你进来粗制滥造、达不到国家标准,那我们就狠狠地罚,要罚到你倾家荡产,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陈清泰说。
此外,他还强调,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地方保护问题应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中央屡次提及,但依然没有改善,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首先,有竞争力的企业得不到充分发展,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失去了参与竞争的机会,这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其次,不要认为受到保护的企业就能够过得很好,在保护之下得不到任何锻炼,早晚会被淘汰。因此,各地方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鼓励有竞争力的新兴企业形成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市场内的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让那些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后来者居上,以此来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陈清泰说。
向政策与市场双驱动过渡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该产业对政策的高度依赖。陈清泰认为,随着国家激励政策逐渐退坡,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逐步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
“在我看来,政策必须是双向的,既要有正面的激励,也要有反向的倒逼。你不搞电动汽车可以,但必须支付更多的燃油车碳排放成本,把你支付的这部分成本作为零排放汽车的一种激励,实行交叉补贴,这样政府的补贴就可以退出了。”陈清泰说。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细分市场发挥的作用同样值得关注。“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并不能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提并论,但在机场、短途接驳、物流等短途客运、货运领域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陈清泰表示,如果将这部分市场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开,这些细分市场完全可以实现全面的市场驱动。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发展相应技术,很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