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辆、247万辆、200万辆以及100万辆,这分别是东风、长安、一汽以及上汽各自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冲刺的自主汽车销量目标。
从合资到自主,四大汽车集团展开新一轮的竞跑。不过,中国车市增速正在放缓,让这些车企未来的发展增加诸多不确定性,而东风与一汽相互换帅,又增添了未来竞争格局的复杂性。
放慢前进步伐
300万辆的自主品牌年销量,这是本月刚刚挂帅东风的竺延风之后将挑战的目标之一。
按东风此前公布的东风自主品牌“乾”D300计划(东风2012~2016年自主品牌的中期事业计划),东风在2016年收官之年的自主品牌销量剑指300万辆,其中,东风品牌商用车100万辆,东风品牌乘用车100万辆,其他自主品牌100万辆。假如300万辆的计划如期实现,东风的自主汽车销量在四大汽车集团中将独占鳌头。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从东风汽车内部人士获悉,发展自主将是东风“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不过,实现300万辆这一销量目标的时间点已调整至2019年。
2014年,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量127.78万辆,稳居行业前三,其中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销量为61.5万辆。尽管东风自主品牌汽车的增幅高于行业,但在中国车市增速放缓以及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要在今明两年内实现自主品牌销量不止翻一番,这具有极高难度。对于东风主动将300万辆的自主销售目标延后,业内认为这更切合实际。
不仅东风,在自主领域发展势头最猛的长安也在调整步伐。去年,长安汽车(微博)销售254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业务实现销售汽车76.9万辆,同比增长39.4%。今年第一季度,得益于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长安的销量一举超过一汽,夺走季军的席位,甚至在2月的销量还超过东风成为单月亚军。今年第一季度,长安销售汽车8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31.92万辆,同比增长51%,占一季度总销量的40%,销量稳居中国品牌第一,领衔中国品牌持续走强。LMCAutomotive公司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车市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大幅洗牌,在华销量最高的前20个乘用车品牌和10个商用车品牌中,自主乘用车品牌大多销量劲增,中国本土自主品牌占据8个席位,其中长安表现最抢眼,排名仅次于大众位居第二。
然而,在业绩突飞猛进的情况下,长安今年的销量以及“2020”愿景依然比原计划调低。
2012年11月,长安在该公司150周年华诞上公布,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在2015年达到产销400万辆的规模,并力争在2020年以前达到600万辆的规模,其中60%是自主品牌的产品。然而,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前不久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谈到,长安今年销售目标是290万辆。本报记者近日从长安相关内部人士求证到,长安汽车新的“2020”愿景为实现销量450万辆,其中自主车型为247万辆。这意味着比原先的2020年计划降低逾百万辆。
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一汽,2014年其净资产为1531.60亿元,营业总收入为4879.48亿元,利润总额为593.07亿元,这和国内市值最大的上市车企上汽集团相比并不逊色,在净资产和利润总额两个重要指标上,一汽甚至略胜一筹。但是,这份亮丽的成绩单主要是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现金奶牛”支撑,而自主品牌的发展一直遭到诟病。
就在5年前的北京车展上,时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曾放出豪言,2015年,一汽整车销量到2015年将超过4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比例超过50%,即在200万辆以上。然而,今年3月,一汽董事长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这位落马的一汽掌门人被指红旗战略决策失误,将夏利逼到绝路。据网通社统计,一汽去年自主乘用车销售量为23.8万辆。一汽原先计划于今年完成的200万自主品牌销量目标将推迟五年。一汽集团总经理许宪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为了完成2020年200万的自主销量,一汽在未来五年,将投放18款自主产品,以保证目标实现。
亟待全面提升
尽管在多年与跨国车企合资合作过程中,四大汽车集团的销售规模以及利润都呈现快速增长,不过,这主要是由合资品牌在拉动,自主品牌在品牌力、技术、单一车型销量以及管理等方面与合资品牌依然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