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难题
另一方面,对于车企而言,新能源市场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
从自身因素来说,首先,目前车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王秉刚表示:“真正拿得出手的好产品还不够,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钟师也在《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在补贴缩减的局面下,如果车企不能争气、不能加快优质产品入市速度,将很难保持现有优势。”
目前,不同厂家在新能源领域表现不尽一致,补贴政策已经给表现不佳的车企送上了“再来一次”的机会。然而,政策利好并不会一直维持现状,市场化竞争将愈发激烈。企业必须利用好现有政策,加速成长步伐,形成保质保量的规模化生产。
据悉,比亚迪已对2015年新产品序列有所布局,或有5款新能源产品密集上市;奇瑞除在既有新能源领域继续发力外,还将在2015年推出插电混动车型;江淮将产能计划增至10万辆……众车企都将在不同程度对2015年新能源产业升级做出发力。
其次,车企的营销策略有待优化。目前,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熟知度还不足以引起爆发式增长。举例来说,在2014年的广州车展上,与传统车型门庭若市的场景相对应的,是新能源展馆门可罗雀的冷清,除了近前拍摄的媒体之外,观展消费者的数量几乎屈指可数。
普华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彭波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结果显示:近年来,真正了解电动车的中国消费者只有12%,认可电动车的有16%,考虑购买的占比20%,不考虑购买的占46%。
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车企营销方式不接地气。如此情况之下,套用传统模式已不能引起消费者足够的重视,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亟待推出。目前,已有部分车企在营销方式上有所动作,互联网营销、组团营销、创意营销等方式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
另外,从客观环境来看,基础设施不完备也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造成了很大制约,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仅有600座充换电站、2.6万个充电桩,这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完全不成比例,颇有些本末倒置的意味。
尽管国务院已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地方政府加以扶持,并强调社会资本引入的必要性,但《指导意见》落地绝非一日之功。如此局势之下,充电设施的建设难题恐将长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锁喉之痛。由此,加快政策落地、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将减少车企对国家电网依赖,进而真正为新能源发展打下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