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逐年激增,与汽车相关的侵权和维权问题也越来越多,每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汽车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产品和行业,不仅是汽车质量,包括购车、理赔、养护、维修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大量侵权或涉嫌侵权的案例在这天纷纷曝光在人们面前。虽然汽车“三包”已经实施,厂商召回也进入常态化,但消费者仍然面临举证难、法律不完善、投诉无门等难题,而且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行业标准和法规监管的缺失问题日益显现。3·15来临之际,我们策划了这次专题,关注当下的热点和市场新形势下(如平行进口放开、网上售车等)的新话题。
平行进口车来了
售后应该享受与4S店同等对待?
编辑点题
平行进口车是国家认证的合法进口销售的车型,这些车型理应享受与4S店出售车型同样的售后待遇。
背景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上海、天津、广州市政府分别出台试点平行进口车的意见和建议。半年来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意味着平行进口车不仅获得了官方的身份认可,还将作为自贸区2015年的重要工作部署被迅速推进。政策松绑旋即引发热烈的市场反应,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已经开始布局,中小型汽车经销商跃跃欲试。据悉,随着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获批,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子公司的经销商集团已经达到了三四十家。
所谓的平行进口车,就是指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而是贸易商直接从海外市场购买,并引入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正是由于平行进口车的特殊流通渠道,它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近20%的价格下降空间以及更快的订车、提车流程。其实,早在平行进口概念这个浮出水面之前,“水货车”“大贸车”就已经存在许久,价格比4S店便宜一大截,一些热销车型不用加价和排队,由于没有厂家正规售后服务的保障,“水货车”的市场规模一直做不大。
问题
平行进口汽车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最大的“硬伤”就是在国内享受不到和正常途径进口车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国家三包政策和品牌承诺的售后维保。事实上,车企对于汽车平行进口的抵制从没有停止过。从2013年开始,车商全面停止为这类车型提供质保。有宝马4S店售后服务人员表示:“我们可以提供维修、保养服务,但都要收费。即使在保修期内,车主也要付款。”奔驰、捷豹路虎、克莱斯勒同样拒绝为平行进口汽车提供免费质保。
虽然国家对平行进口车的政策有一定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平行进口车的全面开放。与传统中规车不同,平行进口车没有厂商、4S店的售后力量支持,这也就没有了官方售后渠道,这也是很多人唱衰平行进口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以“半地下”形式销售了近20年的平行进口车,其“三包”服务体系却仍然不完善。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针对平行进口车(水货车、大贸车)投诉率居高不下。达33%,但是这个投诉不是对产品质量本身,而是对售后投诉。
解决之道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应该针对平行进口车制定相应的售后服务标准,约束和监管平行进口车商为客户提供应有的售后维修及保养服务,在这方面,上海自贸区已经走在前面,根据《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工作方案》,上海自贸区将在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成立自贸区进口汽车交易中心,提供一系列平台和服务,统一处理售后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零部件供应保障和综合服务管理等工作。其次,和以往的“水货车”不同,平行进口车是国家认证的合法进口销售的车型,这些车型理应享受与4S店出售车型同样的售后待遇,所以在厂商层面上,是否应该破除4S店对平行进口车的售后壁垒,做到不拒单,保养、换零件都按照市场价收费,售后服务的价格与市场价看齐。
网上卖车成潮流
买家权益谁来保障?
编辑点题
虽然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法律责任,但具体到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还没有法律规定,如果网上售车过程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电商和车商各自应承担什么责任,这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
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于网上购车,消费者从“不敢想”,到了“敢尝试”的阶段。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尝试在互联网上卖车,这在2014年尤为活跃。目前,车企在网上卖车的形势大体分为三种,一种是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店销售,此外,随着像汽车之家等专业汽车网站电商平台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车型也在此进行销售。去年,还有许多车企尝试自建电商平台。
但和其他商品不同,网上买卖汽车涉及的环节诸多,谈价格、下订、签合同、提车、乃至日后的维修保养,汽车厂商和电商如何做到诚信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的责任界定,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从消费者的角度,汽车企业打造电商平台和网上售车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汽车产品和服务有相关的诚信保障。
问题
在网上购买汽车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如何才能相信其所购买到的汽车产品是全新的,没有任何返修记录的,不存在质量等问题的?实际上,网上卖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好几个年头,但至今通过网上所实现的汽车销量可谓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消费者还存在着“不放心”的心理。而且类似的情况已经出现,比如去年北京某宝马4S店在一电商平台进行现车销售,原本170万元的宝马,却被标成了17万元“白菜价”销售,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卖出十多辆。以为买了便宜货的消费者,被电商取消交易并退款。有的买家专程赶往4S店准备交余款提车,被告知订单无效,4S店和电商互相推诿责任,最终此事不了了之。标错价是个特例,更多时候,网上卖车涉及的纠纷是线上和线下最终价格不一致,如线上报价非常低,到了线下签合同时,车商以各种理由另加费用,这种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消费者对网上价格的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网上卖车一般不会出现假冒产品,但有可能遇到库存车、试驾车,尤其是近年经销商库存系数较高,本来销售库存车并不属于欺诈行为,但有不少库存车因为停放时间太久,很多部件外表看着新,实际上都有了“内伤”,多数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近年来关于库存车质量投诉的案例有增无减,有电商这样一个新平台,为消化库存车提供更隐秘的渠道。此外,因为有消费者并没有看过实车,仅凭网上的商品图片和描述来订车,也容易出现车型不符(包括配置、颜色等)的纠纷。目前,车商和电商平台之间没有明确的责权界定,一旦出现问题,买家有可能投诉无门。
解决之道
网上买车必然包含线上线下,按照目前的趋势,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价格透明度以及电商和车商责权判定等方面,应该出台法规要求汽车网上报价和线下最终售价(不包含上牌费、保险等税费)一致,虽然现在通过网上直接下订购买汽车的群体不大,但这毕竟是一种潮流,可以预期,随着车企和电商继续深耕,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线上新车交易量必然扩大,随之而来的价格纠纷也会增多,在法规上应防患于未然。另外,虽然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法律责任,但具体到网络交易平台的责任,还没有法律规定,如果网上售车过程中消费者权益受损,电商和车商各自应承担什么责任,这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