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商讨十三·五规划显然是这届全会的重要日程。从会议公报以及国家明确的方针政策看,“中国制造2025”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已经成了未来一个阶段重要的发展方向。面对着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汽车,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此,在十三·五向我们走来之际,国内汽车如何应对,如何形成关键阶段的产业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应该说,对于十三·五的两大战略目标,无论是哪一项都是与中国汽车发展息息相关的。这其中,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仅存在着十年以后中国汽车需要全面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进入小康社会以后、汽车需求产生质变的问题,这些都无不是十三·五期间,汽车产业需要夯实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在国内制造全面发展方面,已经准备好了与德国工业4.0、韩国创新3.0的国际化对接。而在制度保障标准落实层面,随着国内制度上创新形成常态,这就更需要国内的汽车法律法规以臻完善,这才是十三·五所带来的新变化。
中国制造2025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国汽车来说,现在的汽车发展,可以说已经出现了全面开花的局面。不仅在市场占有率上,形成了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格局;而且也在新技术发展方面,有了喜人的变化。这就使得国内汽车,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着产业升级的态势、也同样需要面临着与国际进一步接轨的问题。这个时候,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确实是再准确不过了。
从汽车制造产业升级的角度上看,到十三·五结束,显然具有着很鲜明的技术发展特征与成效。且不说,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要实现数百万辆的目标;就是在节能环保层面,对燃耗的指标要求,也已经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像工信部推出的到2020年,汽车制造整体耗能不超过5升的标准,这就从另一个侧面,使传统汽车制造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而随着国内汽车制造升级与出口的拉动,也会使国内汽车的兼并重组,上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所以,在十三·五阶段的国内汽车发展,显然是以技术提升促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到2025年国内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会上一个、或几个台阶。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应该说,作为另一大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这其中,既包括着国内全部地区的脱贫、也有着国内财富均衡分配的新举措,这都使国内汽车的消费,很容易成为符合社会化发展的标配形式。换句话说,到十三·五结束之时,国内汽车消费,必然呈现出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明显缩小的现象。而作为消费个体的社会百姓,必然在个性消费以及理性消费的观念上,更好地接近与达到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这就会使国内汽车市场,自然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而伴随着国内全面进入小康的过程,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制度化保障的完善,这都使得消费者有着比现在更充分的保障力度。特别是,放开二胎新政策的推出,也使得国内汽车消费的改变、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新趋势。像七座车型的普及以及小型车重新回到消费热点上等等,都将是汽车发展的新变化。再加之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完善,这都是国内汽车的市场、发生着比现在更理性的转变。到那时,消费者恐怕在全智能的消费空间中,从买车到享受服务、再到具体出行,这些无不都是以技术保障为基础的新消费模式。如果企业不能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到那时,与企业打官司的,或许就不再是消费者个体,而很可能是制度对企业的系统化问责与惩罚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利益,已经上升到国家高度,所以,企业的服务跟进以及服务的保障,自然就是产业化竞争的根本了。
客观地讲,这一未来汽车发展的远景规划,也是与国内工业和经济发展一脉相承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到那时是不是主导制造,还要看创新的进度以及国际化整合的幅度如何,只有这样,中国汽车才会在时间的催促下不停顿的发展。到那时,或许已没有了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界限,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品牌哪里研发、哪里制造、哪里服务了……!在这样的一个明确而艰难的发展方向面前,国内企业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