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发展智能制造,专注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从本质上来看,《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 合的指导思想,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毫无疑问,在汽车领域,德国车是鼻祖,是工业4.0的最佳实践者,同时也是高性能产品的代表,所以我国很多自主 品牌把学习德国造车技术和工艺看作首要任务,这也顺应了整个制造行业的趋势。
而 近年,起步较晚的韩系车,却凭借良好的感官品质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现代起亚更是跃居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 于是,一时间,汽车行业掀起了学现代、学起亚的热潮。其实,从根儿上来看的话,现代、起亚也是从模仿德国车起家的,只是,后来韩国人在汽车造型、内饰等影 响感官品质的关键要素上下了一番苦工,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它的德国老师。
那么,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问题就来了。是先向鼻祖学习制造技术,提升性能,还是向进步较快的现代、起亚学习专注感官品质?前者难度较高、投入较大,但却可以带来实质性突破,甚至获得登顶的机会;后者虽然不是终极目标,但投入较小,可以较快地获得市场认可。
一 家企业的精力固然是有限的,但在学德国还是学韩国的问题上,笔者还是认为,车企可以尝试坚持性能和感官品质 两方面的同步提升,即便这样会走得慢一些。从现代此前销量大幅回落,以及随后不遗余力地推出高端品牌捷恩斯的例子,也能看出,品牌要向上走,不能单单靠感 官品质。当前社会环境下,消费需求的更新速度总是超过产品升级速度,在看惯了光鲜的外形和内饰后,消费者一定会寻求速度、操控等方面的性能刺激,彼时,需 要企业拿出强悍的技术才能讨好市场。
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关于性能的一切核心技术是始终不能放手的主线,在此基础上的感官品质提升,才算得上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