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传统车企集体“炮轰”互联网造车为哪般?

发布时间:2015-08-12 07:08:32  来源:中国网汽车  作者:王庭  责任编辑:关璐

  中国网汽车8月12日讯(记者王庭) 进入2015年,互联网公司跨界汽车制造成为行业热点。一时间,汽车行业成为互联网企业蜂拥而入的新“风口”。但是传统车企对这样的现象颇有些“看不惯”。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智能汽车市场中充斥着各种通过概念炒作从混乱中窃取利益的企业,但真正投入创新的企业并不是很多。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朱江也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在互联网是打造媒体,互联网时代下做车,还是内燃机,究竟做什么,并不是在讲一个故事卖给资本。按照逻辑既然互联网造车如此“不靠谱”,传统车企不应该如此担忧,传统车企集体“炮轰”互联网造车究竟为哪般?

  为什么都挤向不景气的汽车圈?

  都知道今年中国汽车行业相当不景气,汽车被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也有些年头,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互联网公司,投身到汽车行业来。

  《创新者的窘境》提到一个重要观点:管理越是成熟高效,公司内部的创新概率反而可能越低,汽车行业即是如此。目前传统汽车业的成熟,让许多互联网公司看到了汽车发展正面临“百年不遇”的两大转折机会:一是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化转化;二是从非智能化向智能化汽车发展。

  相比汽车行业,互联网行业竞争显然要残酷的多,这也造就互联网企业对于创新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身体上。而汽车圈变革的属性和智能化趋势,都迎合了互联网公司追求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背后还蕴含着的巨大利润。

  作为人们出行越来越重要的工具,汽车已经成为刚需产品。而汽车如果发生颠覆性的转变,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市场变革和商机。据相关机构预测,智能汽车未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如果加上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正在兴起的车联网,相关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万亿。

  互联网企业造的不是“现在”的车

  实际上互联网造的“此汽车并非彼汽车”,除了一些浑水摸鱼的“皮包互联网公司”外,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打造的车型,跟现在的车型完全不同,这也正是互联网企业挑战车企的底气。

  对于一款传统车型来说,卖的是品牌、设计、做工、动力和操控等车本身。即便搭载的是新能源技术,但是只要是这种盈利模式不变,生产的车型依然在与传统车企在竞争中占不了上风,而如果更多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也影响开惯传统车型消费者的使用感受。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人们新鲜劲儿过去后,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

  但是互联网造车最明显的标签是“智能”。尽管各种互联网企业对于未来车型的描述千差万别,但是多数公司都以汽车为平台,打造使用生态环,把赢利点转移到软件和增值服务上,这样车本身的价格会大大降低,大幅降低购车的门槛。

  智车优行创始人沈海寅表示:在一辆汽车的生命周期中,销售利润只占小部分,而剩下大部分的利润则发生在未来用车的过程中,包括保险、个性化改造、零配件维修、保养等环节。而我们也将利用智能系统平台提供这些软件服务。

  没有岔路 汽车只有一个发展方向

  尽管目前看起来,互联网造车一些理念还很“虚幻”,一些构想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妄想”,但是目前无论在汽车在驾乘自动化,还是智能科技迅速发展,已经足够让传统车企“冒冷汗”。

  对于一款车型来说,在能够安全实现从A点到B点的情况下,谁的用户体验更好,谁的价格更便宜,自然谁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在智能化大趋势下,传统汽车引以为傲的外型设计、性能、驾驶感受等卖点,将会被逐渐弱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将今天的手机看成是明天的汽车雏形。

  所以汽车的发展方向没有岔路,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自己着手发展智能汽车,二是向代工模式转变。但是无论哪种,对于传统汽车品牌来说都会“大洗牌”,未来汽车品牌影响力对于车型的淡化,才是传统汽车的“噩梦”,这才是那些传统车企最不愿意面对的。

  但是传统车企在向互联网造车转变上,相比互联网企业,存在很多负担。互联网汽车可以采取硬件免费模式。而传统车企则需要养活工厂、维护渠道,旧的商业模式也将成为传统车企推广新车型的羁绊。

  围满护栏 互联网汽车“撒开跑”需过三关

  对于互联网公司造车来说,绝非一帆风顺。除了技术上的突破,还需突破周围围满的护栏。所以发展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就需要这些立志投身于互联网造车的企业,还需要有其他“造血”的能力,如果只依靠一轮轮风投,很难坚持到“”云开月明”。

  这样看来目前一个个崛起的“纯粹”互联网造车企业,前景都不看好,反倒是苹果、谷歌,国内诸如百度、乐视等IT公司,可以充分把握时机审时而动,又有技术支持和平台与汽车对接,更有可能代表互联网汽车真正未来。

  先不说取代传统汽车,按照现在对于互联网汽车智能化描述,真正符合车型能被消费者购买上路,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这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反而是最容易解决,而三个方面的障碍最难突破。

  一是互联网汽车需过传统汽车企业的“围剿关”。虽然一部分传统车企已经开始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传统车企一定是希望互联网造车的时代来临的晚一些。一些真正大牌的传统车企,很难低下身子甘于为互联网企业做代工。这也注定互联网车企在开始造车的时候面临“硬件”障碍。

  建工厂造车身绝非是互联网企业的作风,而与一些资质不高的车企合作,在设计和制造方面能力不足,将会影响消费者对于车型第一印象以及使用上的隐患,这直接关系到这一新兴产物的发展速度。

  二是互联网汽车需过各国政策法规的“允许关”。目前单是一个无人驾驶,已经引起广泛争议,未来互联网汽车在政策法规上“触礁”将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目前关于汽车被“黑客”操纵的事件越来越多,这对于以“软件”为主导理念的互联网汽车,在网络安全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各国在政策上是因噎废食还是因势利导,将很大程度上觉得互联网汽车的前景。

  三是互联网汽车需过消费者“心理关”。目前互联网安全环境,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在互联网上安全受到侵犯,如隐私被曝露,钱财被划走等,还有报案的机会,但是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完全有可能直接造成人身伤害,这就注定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汽车接受有更高的心理障碍。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