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延风此次南下赴任,不但要“整明白”东风汽车到底有多少“堂客、姑娘或伙计”,更要尽快“整明白”东风汽车到底几个意思?
而对于一个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做自主“要耐住寂寞20年”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说,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培育,才是其不负家国厚望的当务之急和长期战略。
刚满54岁的竺延风,如若能够“借东风,育新人”,也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家。
关于竺延风与徐平的职务变动,虽已被喧嚣得人声鼎沸。但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直到昨天,“第一只靴子”终于落地:
国资委官微消息显示,5月6日上午,东风汽车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五局局长毛定之宣布决定:任命吉林省委副书记竺延风接替徐平出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
必须要“整明白”的
之前有很多人都在猜测,当了近8年的吉林省副省长、常务副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之后,竺延风此次南下赴任,最先遇到的难题会是什么呢?
先说两个或许有趣的,一个是说东风的合资对象众多,以至于用“三妻四妾”来形容都不够用,最后被人们戏称为“妻妾成群”。所以,虽然祖籍是浙江奉化,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纯爷们,在执掌东风集团之初,想必竺延风要尽快“整明白”那些被当地人称作:堂客、姑娘或伙计的合资对象,如标致-雪铁龙、日产、本田、起亚、裕隆、雷诺、英菲尼迪、沃尔沃、康明斯……毕竟,竺延风执掌一汽时,只有大众、丰田两个“对象”。
另一个是说“东风汽车”一词的含义众多,即使是东风人,也常常先要厘清“你讲的是哪个东风汽车”?而外人就更难解其中的奥妙了。所以,已经成为东风汽车“老大”的竺延风,更要尽快“整明白”:“‘东风汽车’是一个公司简称,视不同情况,可能指代东风汽车公司(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中日合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上市公司)等公司中的某一家”(引自百度)……到底几个意思?写到这儿,记者就已经凌乱了!
半个战略家?
玩笑归玩笑,对于竺延风此次履新,业界内外普遍给予厚望,看似比竺延风更急的媒体非媒体自媒体,反客为主地开列出一系列他能够完成或根本完不成的任务,如反腐、如“维稳”、如自主……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但对于一个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做自主“要耐住寂寞20年”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说,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培育,才是其不负家国厚望的当务之急和长远战略。
观汽车行业,各式各样的企业家多如牛毛,但真正称得上“战略家”的却寥若晨星。
从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天一重组”,到与日本丰田汽车的合资合作;从2003年的解放卡车新基地、轿车公司新基地、一汽-大众第二轿车厂“三大工程”相继奠基;再到2007年7月盘活成都一汽工厂,以“代工”方式生产一汽-大众捷达,并最终成为一汽-大众第三工厂……以上事件或出现在“入世”之初,或汽车产业即将坠入低谷之时,竺延风或纵横捭阖,或力排众议,成功地抓住历史机遇,如与丰田的合资;或具前瞻性地扩建产能,如“三大工程”的建设和成都基地的开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说,今日之一汽,依然还是竺延风主政时期的格局,也表现出他所具有的战略眼光。
但是,与堪称战略家的耿昭杰、陆吉安等老前辈相比,竺延风在一汽的经历充其量只做到了“半个战略家”。
借东风,育新人
那么,此次重回车企,竺延风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战略家呢?
首先,竺延风对汽车和汽车产业的深厚感情与热爱,在其从政后依然经常出现在北京或上海车展上可以得到证明。
记得6年前(2009年)的上海车展第二个媒体日,正在江铃展台上看一款新车的记者,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宇星,你在这看什么呢?原来是已经担任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竺延风。交谈中得知,在前一个媒体日看了一天之后,他还嫌不过瘾,便轻车简从地和一个秘书再次来看车展。得知前一天车展开幕式后,记者曾随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的苗圩采访,他还询问了一些问题。
其次,前面提到的耿昭杰之所以是让人钦佩的战略家,不仅是实现了解放卡车垂直换代,或成功牵手大众集团,并引进国内第一个高档车——奥迪,更因为他为一汽培养出一批年轻才俊,如竺延风、徐建一(当然,其后来犯事另当别论)和郭谦等。而上汽集团陆吉安也不仅仅是建立起大众汽车本土化配套体系,或完成了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合作,甚至在其退休后还促成了上汽与五菱和通用汽车的“中中外”合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胡茂元、陈虹、陈志鑫等接班人。因此,在多年之后,人们还记得他们。
第三,以竺延风的履历,他应该深知培育新人的重要。
1961年3月出生的他,1983年8月参加工作;到1994年4月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处处长兼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经理时,只有33岁;1997年3月出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也刚满36岁;到1999年2月担纲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常委,距38周岁还差一个月。当然,这是他有幸遇着耿昭杰这样杰出的伯乐,也有徐兴尧等多位一汽前领导的高风亮节。自41岁(2002年)起,竺延风更是成为最年轻的候补中央委员之一,并连续3届当选。
最后,虽说现在的国有企业都在去行政化,但28岁就成为一汽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的竺延风,其在一汽的升迁经历还是可以作为参照的。那么,在当下的东风集团,有没有40岁以下的集团领导呢?在东风集团各下属公司层面,"80后"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又有多少呢?事实上,即使是1985年出生的人,今年已满30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这些年轻人是否已经担起应有的重任呢?如果没有"80后",甚至是"85后"、"90后"一代人的崛起,又何来干自主的"耐住寂寞20年"呢?
如果说,早在8年前(2007年)的“两会”上,竺延风还能“很自信也很负责任地对(吴邦国)委员长和在场的人大代表说,一汽的开发水平在国内是第一,但与国外的差距还有15年”。那么,如今东风汽车的自主品牌水平能排第几呢?在分出十几拨人去干合资,再加上陆陆续续的人员流失,东风汽车还有多少人才专心致志地干自主呢?迅速培育大批年轻的有生力量还不迫切吗?
2007年年底,年届54岁的徐建一,重返一汽后提出的口号是“不顾一切干自主”。近8年过去。一汽的自主仍如一片散沙,也许不得不由来自东风汽车的同姓竞争对手前来收场。
如今,也是刚满54岁的竺延风,执掌东风集团之后,如若能够“借东风,育新人”,或许才能不辜负业界内外的重托,也才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