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高额罚单背后 奔驰需要更懂中国

发布时间:2015-04-30 17:01:2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杨小林  责任编辑:李龙瑶

  在以国产身份进入中国十年后,以“汽车发明家”自居的奔驰需要冷静的反问自己,是否真正读懂了这里的政策环境和生存土壤。

  过去的两周里,有两件大事让奔驰深陷危机。一件是在如火如荼的上海车展期间,江苏省物价局发布对奔驰公司处罚3.5亿元的决定,原因是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第二件是时隔四天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汽车零整比研究报告,奔驰E级轿车因零整比系数最高被再度点名。

  一年前,奔驰另一款国产车型——国产奔驰C级轿车因高达1273%的零整比系数在两大协会调查的18款国产车型中“独占鳌头”。在外界看来,这种远高于国际惯例的零整比系数,背后一定存在畸形的利益传导机制,而打破这种机制正是反垄断部门瞄准的方向。

  现在回头去看,过去的一年中,奔驰本来应该有很多次“自我修正”的机会,包括多轮的零部件和维修保养价格的调整,或者主动向反垄断部门“坦白”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但长期以来忽视的“价格垄断”行为。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举措最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至于反垄断部门不得不通过突击检查方式,去发掘违法证据。

  去年8月,奔驰上海办公室被反垄断调查部门突击检查,与此同时上海和江苏多地的奔驰经销商也遭到当地反垄断及价格监管部门的突击调查。尽管在此前一个月里,奔驰两度下调售后维修和零部件价格,而且在官方通报中明确表示,是为回应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所采取的举措。但事情进展到这里,监管部门与奔驰在执法上的“剑拔弩张”已经不可逆转。

  按照通常逻辑分析,既然奔驰不肯主动交代自身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垄断相关的实质性问题,只是在场面上“迎合”反垄断部门象征性地对部分零部件和维修保养服务进行价格调整,那么监管部门理应或者完全有足够的执法弹性,在找到有效证据并查实相关违法行为后,对奔驰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行为进行“重罚”。

  如果对照奥迪、克莱斯勒和宝马这几位在反垄断风暴“学习班”中的“好学生”,奔驰拙劣的应对技巧,是致使其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罪魁祸首。

  抛开反垄断执法在技术层面可能引发的争议,依笔者看来,在应对监管部门对汽车行业发起的反垄断风暴上,奔驰至少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个是明显低估了执法部门的反垄断执法决心,以为配合相关部门高调表一下态,甚至“扬汤止沸”地调整一下零部件价格,就能将历史的违法问题一笔勾销;第二,未能读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即豪华车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远去,那种依靠厂家和经销商结成利益同盟最大限度榨取高档车消费者,并以此谋取暴利的时代已经没有现实土壤。

  当然,在应对技巧上,奔驰与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奥迪也不在一个“段位”上,而这可能与政府关系的好坏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个直观的对比是,奔驰在过去一年里三度下调维修保养和零部件价格,但最终“成效”并没有通过量化的指标对外公布,而奥迪仅仅通过一次调价行动,就明确将奥迪A6L这样的主力畅销车型的“零整比”从之前的411%降至291%。

  奥迪一步到位的整改举措得到了相关部门肯定。在去年7月底奥迪官方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反垄断调查二处官员表示:“我们欢迎像奥迪这样的国际汽车品牌主动进行整改的做法,也希望其他企业都能够对自身经营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只可惜,奔驰那会儿还没听懂,或者说,奔驰听懂了却不屑去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