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未满一年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下文简称《目录》)在数月前就已悄然“夭折”。
早在2014年,未进入《目录》的启辰晨风上市之后就已实现了在北京的顺利上牌。而奇瑞等企业也并未停止对北京市场的探索。
直到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在2014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按照中央的要求,北京的准入方式也在改变,目前主要采取备案制”时,北京市已取消新能源汽车目录的消息传出。只是时至今日,记者仍未从任何官方公告中看到关于《目录》废止的正式通知。
但是,《目录》的废止仅仅是饱受诟病的北京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政策破冰的第一步。由于插电式混动车型仍被拒之门外,而纯电动车型可选数量本就不多,《目录》废止的实际意义仍十分有限。
形同虚设
按照许心超所言,北京采用车型备案制,意味着所有国产纯电动汽车都可以进京销售、上牌,享受财政补贴,而不再像以前必须要进入严格的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目录》。
事实上,此前在实际操作中《目录》也并未严格执行。“启辰晨风虽然没有在网上公布,但我们确实在北京市享受到号牌以及补贴。”东风日产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晨风自上市后就在北京正常销售。”
按照2014年年初北京市先后发布的两批《目录》,公示的企业及车型仅包括北汽E150EV、C70GB、江淮和悦iEV、比亚迪e6、腾势、长安汽车、 华晨宝马之诺1E、上汽荣威E50等。也就是说,启辰晨风在9月15日在北京上市之时,并没有进入《目录》。按照规定,只有进入该《目录》的车型,才能享 受到4.75万元的北京市地方补贴,并且新能源摇号指标也只能用于购买该《目录》中的车型。但是,晨风在京有5家4S店销售,上市以来北京地区订单数量已 超过200辆。
尽管东风日产也曾宣称启辰晨风已经进入北京市第三批《目录》,但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在公布第二批入选企业及车型之后,便再无下文。
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则在奇瑞“电车进北京”的收官仪式上明确表示,“北京是开放的市场,希望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到北京来。”
在 2014年年底北京北亚车市举行新能源应用推广中心时,包括北汽、比亚迪、上汽、东风日产启辰、奇瑞等9家企业与亚市先后达成协议,宣布旗下新能源产品的 入驻。“北京市市场不管是在政府的推广力度,还是消费者接受程度上都是全国最好的。”上述东风日产人士称,“对东风日产,今年也会采取重点城市突破的做 法。我们不会全国撒网,但是北京会是东风日产的重中之重。”
坚冰难融
《目录》的废止与北京面临的压力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