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车企需提高召回“自检”意识

发布时间:2014-09-03 09:51:00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永钧  责任编辑:王凡

  近日,在轰轰烈烈的“反垄断”之外,“召回”也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日前,质检总局网站显示,从7月20日到8月20日,短短的一个月内,各类汽车召回事件层出不穷,包括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奔驰、福特等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共发布了13则召回公告。今年上半年,共有58家企业开展了79次召回活动,涉及缺陷汽车93.61万辆,召回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3.44%。汽车企业如此频繁实施召回说明了什么?

  虽说大量汽车被召回并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这足以体现出一个成熟行业在面对与处理内部一些关键性问题时的一种态度。

  应该说,汽车召回数量的剧增,其中有政策导向的作用。自2013年1月《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从召回管理办法上升到管理条例,再加上由于质检总局的积极干预,召回次数和车辆数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且,从去年到今年的情况来看,多数汽车厂商在召回的态度上也都从“被动”转向“主动”。

  另外,“主动”召回在近期相对集中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汽车行业的一种整体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强,促使汽车厂商在发现问题后进行“主动”召回;另一方面,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汽车厂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发现、缺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问题车辆的处理速度都大大加快,这也是“主动”召回集中出现的原因之一。尽管召回的成本很大,但对问题避而不谈的代价更大。毕竟,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口碑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前提之一,更是车市激烈竞争下车企无法回避的责任。

  一般来说,致使汽车被召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多数是因为电子电器、发动机、制动系统、动力系统、车身等部位出现故障或安全隐患。如果一些汽车厂商的召回频率比较高,那或许说明其在研发设计阶段或者供应链管理上出现了管理难题。因此,汽车厂商在投放产品到市场之前,应尽可能地对投放产品进行多循环的测试非常重要。另外汽车厂商对供应链管理应采用灵活的方式,降低成本、控制成本都应在合理范围内,决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

  但是,应该看到,即便是在目前召回数量激增的现状下,国内车辆召回比例仍属于偏低水平。以美国为例,去年美国汽车销量为1560万辆,但全年召回近2200万辆汽车;反观国内车市,高达2200多万辆的年销量,汽车召回量却只有500多万辆。

  不少车企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往往采取不召回或者内部召回的方式解决车辆隐患问题,一些品牌在过去几年几乎是“零召回”。有的企业实施召回则是受质检总局调查影响之后的公关做法,这一比例占到3成以上。这与车企“自我检查”意识淡薄,质量要求不高和处罚力度不足不无关系,国内车主维权仍然存在隐忧。因此,汽车企业需进一步提高召回“自检”意识,出现质量隐患时,积极主动采取处理措施。在汽车召回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范方面,我国汽车行业尚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