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未来几年后,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能够提升至50万辆以上。”斯柯达全球总裁范安德在上海车展前夕再度强调了这个在两年前提出的目标,按照该计划,斯柯达在2018年全球销量要突破150万辆,中国市场将占据其中的1/3。
只剩下三年多时间,全球产销量需要增长接近50%,中国产销量要比现在提升85%,在目前中国车市微增长的年代,斯柯达的这个计划听起来有点疯狂。
更重要的是,斯柯达在中国曲折的销量增长曲线背后,是这个品牌在大众体系内无力改变的尴尬地位、屡诉未果的独立欲望,以及难以满足的资源支持。
4月18日,斯柯达New Fabia全新晶锐上市,8款车型售价6.99万-10.99万元,两天后的上海车展,斯柯达又以亚洲首发形式推出New Superb。更具攻击性的价格体系和高调宣传的全新设计路线,被认为是斯柯达自我设定的,旨在摆脱“大众替补”的突破路径。通过重新定位推动销量增长,以销量增长作为在华品牌独立建设的筹码,如何使这种逆向发展思路成功,对斯柯达来说将是一场硬仗。
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斯柯达品牌开局顺利,借道上海大众成熟的渠道布局和大众汽车在华强大的营销宣传能力,短短两年时间便实现了销量翻倍增长。
但在2010年销量突破20万辆之后,斯柯达在中国的增长脚步开始放缓;至2011年达到22.28万辆后,斯柯达进入停滞阶段,2012年和2013年几乎零增长。产品线狭窄、车型更新换代慢、销售渠道不足等诸多问题随之凸显。而在与竞品的竞争中,车型定位不明确、产品缺乏特色,这些致命的问题足以让潜在消费者转而选择其他品牌。
更重要的是,由于斯柯达汽车在上海大众和上汽大众销售公司都没有股份,上海大众仅是被授权生产和委托经营斯柯达品牌,这使得在上海大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产能分配还是营销资源的配比上,斯柯达都难以与大众品牌相提并论。
以北京地区的斯柯达4S店和上海大众4S店为例,大众朗逸单月销量最高能达到3.9万辆,而斯柯达明锐仅为1.2万辆;朗逸在上海大众4S店内敞开供应,而斯柯达明锐则在店内打出每个月配额供应的提示信息。“跟大众没办法比,绝对的亲疏有别。”斯柯达店内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斯柯达在品牌认知上扮演着“经济版大众”的角色,在上海大众的双品牌战略中,也一直以“小弟”的角色存在着。
“要做出改变,重新定义自己”,这是在原大众中国区总裁范安德上任斯柯达全球总裁以后确定的新理念。在去年日内瓦车展上,范安德为斯柯达的未来进行了梳理:斯柯达品牌要“找准地位”;斯柯达品牌应该更富有激情、更自信,更年轻;斯柯达不同于大众,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是独立的。
于是,在2015年的上海车展上,斯柯达首次以双车型首发的形式推出了Superb以及New Fabia全新晶锐。借此机会,斯柯达希望在中国消费者面前重新定义自己。
“去年在广州车展上亮相的斯柯达VisionC概念车首次展示了斯柯达品牌的全新设计发展方向。今年斯柯达New Fabia全新晶锐和全新斯柯达Superb将此愿景变成现实。”范安德称,“全新晶锐则是全新设计语言下的第一款车型。”
今年年底,改款斯柯达野帝、明锐这两款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也将进入换代期。斯柯达计划平均每半年推出一款全新或改款车型,比野帝更大级别的SUV车型也将被引入中国市场,未来,斯柯达在中国将有3款SUV车型。
范安德的50万辆目标除了会带动更多新产品快速导入外,还隐藏斯柯达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中国市场“独立”于上海大众的想法和决心。
按照范安德的设想:2018年斯柯达要实现中国销售50万辆,占上海大众汽车大众品牌的二分之一,届时,斯柯达品牌将独立运营。至于是斯柯达与上海大众成立合资销售公司,还是以其他方式独立,目前还没有定论。
2014年,斯柯达汽车全球年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同比攀升12.7%,达到了104万辆。其中,在斯柯达在中国交付量增长24%,占其全球销量1/4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斯柯达重要的增长引擎。
对范安德而言,突破销量瓶颈,将最终能否“独立”的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眼下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