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突破须在业务链层面做出改变
乌琳高娃:关于观致,您的观点我不认同。我在德国奔驰做过设计,回到中国后在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均从事过设计工作,我认为大部分外资品牌,包括自主品牌都认为造车是欧美人擅长做的事情,认为毕竟他们已经做了100多年,比较有经验。所以我们将所有研发、设计方面的顶尖人才挖过来,打造高品质的汽车,期望以此切入中国汽车4.0的版本。当然从高品质汽车的角度来讲,观致汽车做到了。
但作为设计师来讲,我注意到观致汽车拿到了德国红点奖,这是工业设计的最高奖项。但很遗憾的是尽管观致汽车质量好,又拿到大奖市场表现依然没有预期的好。对于中国人的审美来讲这款车并没有那么惊艳,在国人看来这是一款很大众的车。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可能在有些时候我们过于依赖西方人,我认为无论美国人、德国人,他们在做车方面确实有很多经验,执行能力也很强,但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市场、文化和消费者,所以不适合给中国消费者做战略。你所期待他们打造的高品质汽车和中国人对高品质汽车的期待是有差距的,很可能遭遇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是专业人士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我认为这件事上,首先观致和奇瑞应该做的事情是首先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因为我们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市场。刚您讲过,日产车、韩国车需要进军国际市场才能大批量售出产品,但中国市场本身就很大,我们只要在中国卖好车就可以了。但卖好车需要对中国市场有研究,这一点在中国住10年、8年的人不一定了解,老外更做不了。我认为这是观致汽车需要注意的问题。
陈安宁:我们说的是两个层面的事情。第一,中国工业4.0的水平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方法的问题。刚才您提到这一方法大家是认可的,关键是如何做到。第二个是产品策略层面的问题和品牌策略层面的问题,我认可你的观点。产品层面的现实情况是目前中国市场被主流合资企业牢牢占据,这些企业并不懂中国市场,他们的产品也并非专为中国人设计。我认为现在大部人对国际产品还是有一定的信赖感,不管怎样,我们会先朝着这个方向做着。
另外一个品牌层次方面的问题,我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我在内部说过,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品牌的突破点是在产品上,我持相反观点。我认为产品好是品牌突破的必要条件,但我们的行为、我们对品牌的认识是充分条件。如果中国企业不在企业行为、业务链等层面进行改变,企业品牌是无法取得突破的,有再好的产品也不行,这一点需要大家达到共识。即便有时候企业内部认为一个产品很好看,希望由此进行局部突破,但品牌并非通过一款产品就可以解决的。
回到你刚才说到的观致品牌需要做出的努力,我认为观致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来说,都是按照合理的标准来做的,我不认为现在观致的产品像德国车好,因为眼下有大批欧美车在这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车。这一点从技术上讲我们做到的,品牌上所做的努力也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彭波
彭波:长安的总裁也是技术背景出来的,您这边也是从研究院背景出来,后来在企业中被赋予更多管理职责,这在原来是没有的,中国企业之前是从销售口出来的领导被赋予更多职责。我现在的观察是中国企业是否在走欧洲的风格,基本上是具有工程背景的高管未来可能被赋予更多的管理职责。不像美国,福特是从财务出身的。我想问的问题是您觉得未来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会不会成为趋势和要求,这也是中国越来越重视技术的表现。
陈安宁: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最合适做的就是工程师,我最喜欢做的也是工程师。长远来说,我也不希望这成为中国企业的趋势。如果工程师是企业高管唯一的来源,那是一个问题。这是我大概的认识,我没有分析过这个事情,但是我也不认为这是普遍现象,但是我确实认为,可能我说得难听一点,中国企业高管整体的水平和思路需要反思一下。
彭波:我非常认可陈总这个结论。另外最近看到中宣部着力加强对中国品牌的宣传,汽车品牌里面奇瑞排第一。您觉得这一认可对奇瑞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
陈安宁:汽车产业是民族产业,所有成功的国家和市场,没有一个政府不支持汽车产业。我们非常希望政府能够站出来,拿出更明确的措施支持中国汽车产业,不光奇瑞这一家。奇瑞在过去十几年做的工作得到了客户、市场的认可,现有能得到中宣部的认可,我们当然是很高兴。但是我觉得宣传很重要,但一个政府,一个民族产业的发展不是宣传出来的,也不是政治手段做出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先天条件优于其他国家。比如韩国汽车要做成功,必须打向全球,中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在中国就可以成功。但是我们现在的汽车企业是大而不强,在这种状况下应该坐下来讨论如何拿出措施把民族企业做大做强。
乌琳高娃: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陈总来到我们现场,也让我们对奇瑞和观致品牌了解得更多。